更不要說進口水泥熟料國家來源包括越南、印尼、泰國等,每月皆有不同的來源,工程單位今天是越南貨、明天是印尼貨,後天又換成不知哪個國家的窘境,即便不同月份時由同一國家進口,也可能分別來自於不同的生產工廠,就會造成問題。這如同工程原配比送審時,以使用大安溪的砂石送審,而後下個月份因物料來源匱乏,變更為使用蘭陽溪的砂石一般,缺少物料的一致性,對於混凝土的品質當然不容易掌握。而上一段又說法規規定不得隨意換料,因此只好重新提送配比予以確認,但這樣一來,又產生工程執行的困擾有延宕工期疑慮,你難道可以接受你預售屋買的房子,因為換了個進口水泥,延後個一兩年交屋嗎?
買水泥可不是像買紅蘿蔔一樣,偶爾幾天改吃進口的紅蘿蔔,吃幾餐再回頭吃在地的紅蘿蔔,根本沒什麼差別。不要挖山把水泥改成進口這個想法很有道理,實務上卻根本行不通。
很難想像吧,即使是一個看起來土灰土灰、長得完全一模一樣的水泥,也會有這麼多學問在裡頭。恭喜你,透過這篇文章,幫助你開始練習除了看得見的東西之外,也開始練習看見看不見的底層邏輯。
作者介紹|鄭瑞濱
孜孜屹屹專精於營建材料研究的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博士,秉營建循環翻轉產業的夢想,告別十餘年台灣營建研究院組長、所長的職涯後,以「產業踐履」為職涯目標再出發,任潤泰精密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職務。同時擔任綠學院綠色帶路人,並在台灣混凝土學會平台整合建構含括水泥、砂石、鋼鐵、混凝土等業種的「營建循環產業鏈」,發展營建材料領域的新供需模式、創造新的商機與產值。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綠學院(原標題:離岸風電、口罩都拚國產化,文青卻說水泥應該增加進口?)
責任編輯/連珮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