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想辦法置身事外」問題爸媽的小孩成長中伴隨6種經驗,或許,沒想像的糟糕…

2017-09-12 07:20

? 人氣

小B離家已經很久了,算一算七、八年了吧!問起他當年為什麼頭也不回地逃離家裡,原因很簡單,他告訴自己不想再過這樣的生活了,因為自己的爸爸每天酗酒,頹廢在家,而母親又是一個尖酸刻薄的人,每天抱怨自己為什麼在這個家裡面。光是用想的都能感受到在這樣陰暗的家庭之中,每天的壓力有多讓人不開心。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或許,你會說小B的故事很常見,但又沒那麼常見,至少自己還忍著父母眾多的毛病,盡量相敬如賓的相處著。但許多人的成長經驗中,人生第一次接觸到無止境的焦慮、不安、恐懼、憂愁幾乎都是來自於父母的身上。

撇開自己到底在成長過程中適應得好不好,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可以說出自己父母的諸多毛病,有些毛病事小,只是愛講大話,裝模作樣的虛偽,但有些毛病事大,父母過著不開心的生活,憂鬱的氣息充斥著自己的頂上,有些人酗酒頹廢,但有些人過著到處找別人麻煩的人生。

所以跟著過得不太好的父母們一起長大,那是什麼樣的感覺呢?或許被忽略應該是一個常見的心理風景吧!心理總是適應不良的父母,要不就忽略你生活中的所有事物,要不就是忽略你需要的,但用情緒威脅著你不需要的,這是什麼意思呢?

他們可能看你的穿著不爽,他們可能把氣出在你身上,他們可能叫你滾開,但卻要你服侍他們。這種經驗下的成長,所付出的代價是什麼,我們或許學會了那種帶有攻擊性的言語表達,或是傳遞到了那因為對生活無望所發展出的嫉妒與憤世嫉俗,也或許在跟人相處上總是無法維繫安全良好的關係,甚至害怕形成親密的互動,只因為錯誤預期關係都有可能變質成類似父母過往所形塑的世界。

心理學家Lynne McCormack有一篇近期的研究跟這件事情很有關係,雖然他們研究的對象是有心理困擾的父母,但心理困擾背後所形成的人性風景都是類似的,特別在我們的社會之下,許多隱藏的心理困擾在私底下運作著,但從來沒有被浮上台面或是用特定某個標籤討論。他們研究的父母包括憂鬱症、或是思覺失調症的父母。然後去探討這些父母的成年小孩,他們過往成長的經驗是什麼呢?他們發現有6個很核心的經驗在運作著。

(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許多隱藏的心理困擾在私底下運作著。(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跟著『過得不太好的父母』一起長大的6種經驗

第一種經驗是這些跟過得不太好的父母一同長大的孩子們,常常會問『到底有誰在乎我呢?』

這個問題反映的是自己的成長經驗充斥著孤獨、受傷與無助感,之所以有這種感覺,通常來自於父母時常表達出,我現在不想要你的感覺,大多數時候自己即便在家也是有一種關係上的失落,與被遺棄的感覺。這時候的我們總覺得好像隱形人,跟同儕也格格不入,因為沒有父母的愛,我們也時常在內心想著,這世界其實沒有人愛我,看著那些有父母愛的同學,我好想消失在世界上。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