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據時代,臺灣人反抗日本殖民統治,從武裝抗日到文化協會的文化抗日,這些都是屬於精英階層的奮鬥,不過對於普通人來說,臺灣人與日本人最大的不同自然是在宗教信仰與生活習俗兩方面。日本人信日本人的神,日本的寺廟臺灣人不會去拜,同樣的,臺灣人信臺灣人的佛,日本人也不會來上香。日本寺廟和臺灣寺廟涇渭分明,等到日本戰敗後,臺灣人的廟很早被拆掉了,但日本人的廟立刻充公成為軍政機關的辦事處。其中一項重要的原因是因為臺灣人不拜日本的寺廟,所以日本寺廟在日本人走了之後,就喪失了社會基礎。其實倒過來也一樣,1895年日本軍隊占領了臺北府城後,立刻把文武廟改為日軍的醫院,同時也陸續拆掉了城隍廟和天后宮,對臺灣人的信仰毫不尊重。除了宗教以外,一般百姓反抗日本統治最明顯的就是透過服飾來確定民族認同。日本殖民統治初期,臺灣人基本上都穿著清朝的衣服,進入中期以後,仍然穿著漢服。女子穿旗袍,男子穿西裝。由於生活在日本統治之下,難免要隨俗,尤其上流社會要跟殖民政府打交道,難免在某些場合要穿和服。到了日本統治晚期,臺灣人的兒童更經常穿著和服,當時日本推動同化政策,下一代穿和服的更多了。儘管如此,不少臺灣人家庭仍然堅持不穿和服,最明顯的就是富裕家庭的婚禮,拍全家福照片,所有家族成員全部亮相。在我收藏的照片裡面,有幾幅臺灣人婚禮全家人照,讓我印象十分深刻。有幾張照片明顯地拒絕穿和服,寧願穿西服和漢服。本集我介紹三章作為說明,算是日據時代臺灣人民族認同的佐證。
1. 拒絕穿和服的臺灣家族
1930年代,北臺灣一個富裕家庭婚禮的全家福照,無論男女老少都沒有穿日式服飾,而是穿漢服或西服,民族自我認同非常鮮明。
2. 商賈家庭的婚禮全家福照
1930年代,北臺灣一處商賈家庭的婚禮,除了左邊擔任軍警的眷屬之外,一律穿西服,上一輩老婦人則穿漢服。
3. 最常見的三代臺灣人服飾的差異
這張照片是另外一種典型,反映了三代的臺灣人的服飾差異。老一輩穿漢服,中年和年輕一輩穿漢服或西服,最小的孩子則穿和服。這種三代的差異在日據時代臺灣人婚禮照片裡是最常見的。
作者介紹|徐宗懋圖文館
徐宗懋先生從事記者二十年,近年極力耕耘世界近代歷史影像,推動中華民族精神教育和文化研究工作。過去曾在前線採訪過以巴衝突、美國轟炸利比亞、薩爾瓦多內戰、尼加拉瓜內戰等。目前是新世語文化有限公司負責人,出版品以徐宗懋圖文館(臺灣)、秦風老照片館(中國大陸)為品牌。收藏珍貴歷史事件老照片,推廣老照片為近代歷史第一手材料的重要性,倡議新的歷史影像革命,堅持藉由歷史原件的搜集,呈現給讀者最高畫質的視覺知識饗宴,並透過對歷史的敬畏,與品質的追求,加上對工作無限的熱愛,將以堅定的步伐,在歷史圖像的出版上,走出一條精彩的路。
歡迎您支持「重建歷史真相小額贊助計劃」
大家好,我是徐宗懋,20年前離開「中國時報」後,就開始從兩岸和海外大量收購珍貴歷史照片,以圖文故事重建民族歷史。最近,又運用線上傳媒無遠弗屆的特點,定期發表珍貴、精美以及發人深省的歷史圖文故事,提醒我們自己、親友以及下一代更清楚過去曾發生的重大的事情,從而更珍惜今天,也更勇敢地面對未來。尤其今天,這是一項重要的民眾歷史教育工作。總體而言,這是我們透過歷史影像重建歷史真相的長期努力。
由於這項重要的工作沒有明確的財源,所以我們設立了「重建歷史真相小額贊助計劃」,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圖文故事,同時也肯定我們工作的長遠意義,我們歡迎您經過以下「請作者喝咖啡」的線上模式進行贊助,多寡不計,您的義舉必將使得我們更有工作條件,傳播的價值觀也更有影響力。或者,如果您有任何意見,也歡迎来信指教:
shu4364@ms62.hinet.net
最後,祝大家
身體健康 閤家幸福
徐宗懋圖文館
責任編輯/連珮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