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這些沒有實現時,他想到了一個「火星綠洲任務」的主意,這個項目旨在將一個小型溫室送到火星上。他想要通過這個設想再次引發人們對太空的激動之情,並說服美國政府增加太空總署(NASA)的預算。
而當他試圖開始推進時,他意識到,問題並不在於「缺乏意志,而是缺乏方法」,當時,太空技術的價格遠遠超出它本應需要的價錢。
然後,全世界最便宜的火箭發射業務便應運而生了。
重要的是,這個業務的出發點並不是為了賺錢,而是讓一個人登上火星。
馬斯克告訴我,他認為自己是一名工程師,而非投資人。他說,每天早上讓他起牀的動力是對解決技術問題的渴望。
而他衡量自己進步的標凖正是這種渴望,而非銀行裏的美元。他知道,每當自己的生意攻克了一個障礙,便會幫助其他每一個正在試圖解決同一問題的人,而且一勞永逸。
正是因為這樣,在我們見面之前,他剛剛宣佈將會開放所有特斯拉的專利,以便加快全世界電動汽車的發展。
3. 不要害怕雄心壯志
伊隆·馬斯克的諸多生意中讓所有人都震驚的一點在於,這些設想多麼大膽。
他想改革汽車行業,殖民火星,在真空隧道中建造超快列車,把人工智能(AI)整合到人腦中,並顛覆太陽能和電池產業。
這其中有共性。他所有的項目都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未來主義的幻想,你或許可以在上世紀80年代早期的兒童雜誌裏找到這些內容。
舉個例子吧,他的隧道生意叫做「無聊公司」(Boring Company)。
馬斯克受到了幼時在南非接觸到的書籍和電影的啟發,他自己對此毫不掩飾。
這也正是他的第三個商業建議——不要退縮。
他相信,大多數公司的激勵結構是建立在不高的野心之上的。
他表示,有太多「增量主義者」的公司了。「如果你是一個大公司的CEO,你想要的是一種溫和的改進,這樣如果需要花費的時間超出預期,效果還不太好的話,也沒人會責怪你,」他對我說。你可以說這不是我的錯,而是供應商的錯。
他認為,如果你膽大,想要一個真正的突破式的進步,但不奏效,你絶對會被解僱。他稱這是為什麼大多數公司都聚焦在既有產品的基礎上進行小型改進,而非敢於暢享一種全新的事物。
所以,他的建議是,一定要做他所謂的「會有意義的事情」。
在馬斯克自己認為的有意義的事情中,有兩件事引人注意。
首先,他想要加速從化石燃料的過渡。
對此他是這麼說的:「我們正在利用深層油氣田,這些油氣天從寒武紀起便從未見過光。如果一個東西最後一次見到光的時候是一個最複雜的生物體是一塊海綿的時代,你真的必須要質疑,這到底是不是明智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