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冷颼颼,要如何養生才不會剛起床腦袋就當機?專家傳授3方法,讓你全身暖呼呼

2021-01-12 11:10

? 人氣

歲末年初,你過得好嗎?身體是否安康?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在臺灣北部連續下雨近一個月、宜蘭甚至是數個月都陰雨綿綿,你如何保健自己的身體免於濕寒,造成身體的當機?

首先在飲食上,一般人一遇到冷,就會想要大量喝熱水或進補,但身體是一個隨時需要隨天候及自己本身的狀態來調整的內在環境,所以適時進行調節以維持陰陽平衡是非常重要的觀念。如果飲過多的水,當身體無法消化代謝時,如外在環境又是既濕又冷,身體的控溫及氣血循環的穩定性將會受到影響。

身體五臟六腑均有陰陽之分,總體而言,陽氣可以說是存活的基本條件,所謂陽氣已盡,便意指壽命將盡。所以,五臟六腑互為表裡,且環環相扣,身體的運作與元氣是由身體的陽氣韻來主導,無論任何人都需要養元儲精方能具備活力。

大家可能常聽到「百病起於寒」的養生觀念,但卻對自己的身體怎麼變寒,又如何改善虛冷的體質,因各養生法眾說紛紜而試了又試,卻可能徒勞無功,越發不知所措。

日本醫學博士石原結實指出,當人體體溫上升1°C,免疫力可暫時提升5~6倍。因此,提高體溫就是增強免疫力、遠離疾病的關鍵。當身體不夠熱時,食物燃燒不完全,就會出現代謝不全,致使濁氣累積,而造成酸性體質,亦即當體內環境缺氧時,就會堆疊廢棄物,最終會致癌。

如何養成陽氣,這是一生的課題。

首先,在飲食上要養成「飯水分離」,愛喝冰冷飲的朋友,至少要做到「飯冰分離」。在吃乾的食物時,多加咀嚼,因為咀嚼能幫助唾液腺分泌唾液,當唾液分解酶和澱粉結合時,便會產生醣體,血清素也在此時產生。血清素被普遍認為是幸福和快樂感的重要元素。

飯水分離有助於充分消化食物,使食物成爲身體所需的養分,滋養五臟六腑及神經傳導系統,反之,消化不良後所造成的濁氣將使體內環境惡化,造成身體日漸出現病症。

許多人認為蔬果飲食是為清淨飲食,但是因個人身體狀況不同,時間或長或短,有人因虛而產生火毒,嚴重者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都與身體過於濕寒有關。因此,飯水分離中,飲食內容的平衡亦屬重要。尤其應掌握「不渴不喝水」是關鍵原則,勿因相信多喝水會幫助排毒及體內循環,反而造成身體日益濕寒,這是大家應多做自我了解與觀察的。

第二,身心內守。過於激亢爲陽亢,好勝、比較心重則為假亢,火過旺傷陰,正如朱丹溪所云:「陽常有餘,陰常不足」,意味著身心過於陽亢,反而會傷陰,致上火。

在工作中,勿一意孤行地常處衝鋒陷陣、第一時間使命必達的狀態,過度激化身體的使用,容易跨過身體的警戒線,一旦過損回補不易。此外,個性上多思多慮,或是比較心重,都容易進入自燃的狀態,使致耗損陽氣。因此,你應該學會如何幫你的念頭設開關,懂得凡事適可而止。這便是提陽的要領。

喜歡這篇文章嗎?

綠學院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