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後果,竟是造就一代神棍?揭漢朝大儒劉歆走向歪道的故事

2021-02-15 09:30

? 人氣

漢儒跟孔子之儒、孟子之儒是不同的。孔子曾經說過「敬鬼神而遠之」。孟子也差不多,他嘴裡的天、王道之類詞語都是虛的,從來不去追根究柢。可是到了以董仲舒為代表的漢儒這代,儒家卻吸收了大量方士和陰陽家的論調,開始講「天人感應」,也開始大範圍研究並大規模製造迷信了。劉向、劉歆父子作為董老宗師的徒子徒孫,當然也不能免俗,這父子倆都極喜歡「讖緯之學」「讖」之前解釋過了,在當時主要是由方士們編造出來的,用語含糊,可以正著理解也可以反著理解,是一種反正怎麼說都能勉強說得通的預言;所謂「緯」,就是漢儒附會傳統儒家經書所新編的一系列教材,跟「經」書相對,所以叫「緯」。「讖緯之學」,說白了就是拿迷信往儒家理論上去套。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有人根據《漢書‧五行志》的記載做統計,算出劉向父子所推測的各種天災人禍、靈異事件以及祥瑞預示,總共有一百八十二件,發表相關理論二百二十六則,是漢代儒生裡面玩得最歡的,別人就算坐飛機也趕超不了。放到現代,這倆人就是積年的老神棍,要再多拉幾個門徒就能發展成邪教。那麼這樣的父子倆,怎麼可能不痴迷五行、五德之類的言論呢?就算類似言論跟董老宗師的訓示有矛盾,他們也會儘量去加以修訂,而不會一棍子把五行、五德徹底打翻在地的。

所以劉歆不是直接判定鄒衍和他的徒子徒孫們全都錯了、「五德終始說」全面破產,而是拚了命地在舊書堆裡狂翻,外加拚了命地列算式推演,非得挖出根來。「五德終始說」哪一點有問題,只要修訂了那一點,就能讓五德、三統兩種學說完美地融合為一體,而不是像當年漢武帝的純行政命令那樣,硬生生把兩種學說給扯在一塊。

其實算起來,突破口大概劉向早就已經找到了,但最終完善這一套全新的融合理論的,還得算是劉歆。原來,他們父子倆在苦研《易經》的時候,猛然間發現了一句「帝出乎震」,越琢磨越不對勁。你想啊,陰陽家們都說第一代人主是黃帝,論德性也是從黃帝開始論,可是根據五行學說,黃帝的位置是在中央,屬土,而八卦裡的震位則指的是東方,屬木,這不矛盾嗎?於是劉向父子趕緊又去翻董仲舒的著作,在字裡行間,終於發現了問題的癥結所在──原來是陰陽家們搞錯了,董老宗師可始終都沒錯,只是沒說清楚而已。

他們推算出來,原來「帝出乎震」的「帝」並不是指黃帝,而是伏羲,因為伏羲一向是位於東方的,所以「炮犧(伏羲)氏始受木德」劉歆經過長時間的鑽研以後,給出的最終結論是,「五德終始說」理論上是對的,但在具體研究上卻走歪了──你看吧,果然相關天道之事,還得我們儒生來講,陰陽家們學藝不精,摸著了門卻走錯了道。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