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掌剛割下來是不能立刻食用的,必須等到第二年徹底乾透才能燉食,而且新割的熊掌也千萬不能碰到水,只可將血水擦乾,不能用水去清洗,否則日後就燉不爛了。
熊掌上的毛也很難去,古人發明了石灰發酵的辦法:挖一個坑放入石灰,再將熊掌放進去,澆以冷水,熊掌在石灰水中發過,冷卻後就很容易去毛了。熊掌的收藏和保存也要用到石灰:先用石灰鋪底,再放一層厚厚的炒米,將熊掌埋藏在炒米中,用石灰封口。
這些當然只是聽聽而已,畢竟現在沒人會去保存熊掌。
熊掌好吃,但吃過的人少之又少,本書也只是紙上談兵。據說,吃熊掌還有一個禁忌,那就是農曆十月份不能吃熊掌,為什麼?不知道,古人是這麼傳下來的。
唯一例外的是春秋時期的楚成王,他的太子造反,搞宮廷政變,楚成王臨死前強烈要求吃上一頓煮熊掌才肯告別人世,這個時候是十月十八日,死都要死了,當然也管不了這些了。楚成王的太子沒有答應,他倒不是因為怕十月份吃熊掌對他父親身體不好,而是怕他老子藉口吃熊掌拖延時間等待外援,所以堅決不答應,逼著老子趕緊上黃泉路報到。
楚成王最後帶著沒能吃上熊掌的巨大遺憾,上吊自殺了。
從前北京的私房譚家菜做熊掌出名,除了宮廷御廚外,據說就他們家最行,譚家菜的老闆也很牛,不管是誰請客都要給他留一雙筷子,你的熊掌也得讓他嘗一嘗,所以他比楚成王口福好多了。
吃貨寶典
沒有交易就沒有殺戮,熊掌和魚翅一樣,現在都不提倡。
作者介紹|陳華勝
歷史文化作家,高級編審。現任杭州日報報業集團杭州網總經理,十九樓網絡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治史寫史頗見功底,懷古論今行文自由,更有打破常規的開拓情懷。
曾出版《大江東去三國志隨筆》、《玄奘取經西遊記》、《獨步江東吳大帝傳》、《三國奇譚》、《大宋王朝的生動面孔》、《一起去看宋朝的活色生香》等十餘部作品,版權遠銷臺港和日、韓等國。臺灣著名評論家羅吉甫先生評價他:讀書有間、論述有趣、下筆有神、推斷有據,能夠見人所未見,發人所未發。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商周出版《吃貨簡史》(原標題:熊掌好吃,罪名難當。)
責任編輯/焦家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