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的世界能夠達到現實世界無法做到的事情,並抵抗現實的季節週期,吉原也因而變成一個終年散發春天氣息的地方,就像日本堤是個永遠屬於秋天的地方一樣(圖61)。
在浮世繪中,吉原和日本堤幾乎沒用其他、任何季節展現過。當描繪吉原女郎身處淫樂場所的籬笆外,或步行前往向島或上野途中時,在這種少數的例外時刻才會將女郎們所屬的季節畫入,所以我們會看到她們步行途中開滿鮮花。只有真正壓倒性原因出現,才會破壞這個慣例,例如在新年圖畫中,或在隅田川夏日納涼的景象。
櫻花的象徵意義眾所周知,這裡就不再贅述;偏偏在日本和其他地方,人們對於櫻花都會不斷提到「這是日本人的感受性」,但這樣的關聯是有問題的。真正的關鍵在於:美好、潔淨的花朵的美感是短暫的。這樣的審美觀加上樹枝顫抖所帶有的急促感,進而帶出「無常」的美感。這就是對女人可愛的定義!
早期,將櫻花帶入家庭室內空間,是激發倏忽即逝之美的一種方式。愛的跡象由此而生,也由此發生了性行為。摘採、折枝代表了青春消逝,並在其凋謝以前將其變成自己的財產。在古典時期,收集玫瑰花蕾這樣稍有不同但更酣暢淋漓的行為就已廣為人知,關於這個行為,標準的參考文獻便是《堤中納言物語》(據信完成於西元一一○○年左右)當中一篇名為〈採摘櫻花的少將〉(花桜折る少将)的故事。故事中,摘或「折斷」櫻花代表誘惑的行為,少將綁架了一個女孩並跟她上床(實際上這個行動失敗了,因為他誤抓了她那年邁的護士)。
在江戶時代,人們並未忘記櫻花泛黃到凋謝的細微過程。請注意,吉原的主要街道「中の町」並沒有種植櫻花樹;要在那裡栽植櫻花樹很容易,但實際上用於裝飾的樹木都是從外地引入的。這代表遊客從未見過那裡櫻花盛開,但這也確保了吉原成為「折斷的」(被俘獲的)樹枝的圓滿地點。
贈送植物是普遍的作法,並且是適合提起追求、發起交流,或感謝贈予恩惠的辭令。植物可以通過精煉來粉飾性慾這個原始動機。九世紀的《伊勢集》闡明了這點,其中所討論的植物是梅花。有人展示了一幅關於「一個男人遇見一個女人並展開追求」的彩繪屏風給伊勢夫人,並要求她想像他「以梅花作為要求進一步交往的託辭」並開啟詩歌交流。伊勢夫人寫出男人的話:
想再次見到
我遇到的那個人
不到一天的時間
在所到之處
都盛開梅花
但她自己虛構的女人則回應說,
它們是梅花
你短暫拜訪
之後卻拋棄
聽說它們已凋謝
你現在不會想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