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為何要鎖國?阻斷海上貿易、禁止外國人入境...一篇文揭密江戶時期不可告人的鎖國真相

2021-04-12 14:46

? 人氣

日本這一切措施並不是為了禁止與外國的貿易,只是害怕基督教傳教士和基督教的影響滲透到日本。雖說是鎖國,實際上並沒有把日本與外界徹底隔絕。它允許兩個國家做貿易—中國和荷蘭。中國不是基督教國家,雖有少量傳教士留在中國,不過應該不會形成大規模的危害。而荷蘭是西方國家,幕府怎麼會許可它來日本呢? 原來荷蘭人很會做生意。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16世紀末期, 重商主義在荷蘭興起, 海外貿易大大促進荷蘭國力的發展, 17世紀初時,荷蘭已把觸角伸到東亞,建立荷蘭東印度公司,日本是其重視的市場之一。已改奉基督新教的荷蘭人對日本人說他們不是天主教國家,和西班牙、葡萄牙完全不一樣,絕對不會在宗教上危害日本。當時幕府當局害怕的是基督教,而不是西方,一聽荷蘭人的說法, 就答應和他們做貿易, 不過還是很小心, 限定在長崎與中國、荷蘭做貿易,為了害怕傳教士或有關基督教的書籍混雜進來,還把中國人和荷蘭人的居住區限定在一小塊地方,不允許雙方人員自由出入。

據文獻記錄,1634年以後的十年內, 每年平均有57艘商船自中國來到長崎, 每艘船大約有船員50人左右, 這一數字隨著明、清兩代的海禁政策變化有所增減。一開始中國人可以隨便居住在日本人開的民宿或簡易客棧內 ,後來江戶幕府的鎖國政策漸趨嚴厲,為了減少中國船員與當地人之間的糾紛,於是在1689年建立「唐人屋敷」,有點類似今之唐人街。不過「唐人屋敷」是被封閉的,外面建有一條水濠,再用圍牆和竹籬與外界相隔,一般人不得隨意進出,但青樓女子和僧侶可以進入。

據文獻記載,「唐人屋敷」共有三萬六千多平方公尺的面積,裡邊除了倉庫、貨棧等之外,大約有二十棟兩層樓的房子供商人和船員居住,由於往來中國和日本之間相當不易,一般人在此平均居住一百八十天左右。

當時中國的船隻主要來自福建和浙江一帶,帶來的貨物有生絲、紡織品和砂糖 ,還有皮革、中藥和書籍等。砂糖的原料取自甘蔗,而日本不產甘蔗,江戶中期之前,幾乎全仰賴進口, 因而屬於珍稀品。江戶時期之前,中國幾乎是日本唯一的砂糖進口來源,砂糖在品目上原本歸在藥材一類,因此無法確切知曉其進口量,16世紀末期開始獲得官方特別許可的「朱印船」貿易,從中國進口的貨物品目中,首次出現了「砂糖」字樣。後來,砂糖的進口除了與中國的「朱印船」貿易外,又多了一條荷蘭的管道。

據日本學者研究, 1637年由中國進口的砂糖為160萬斤, 1641年為574萬斤,1662年為393萬斤,而這一時期由荷蘭進口的砂糖每年大約70萬斤左右,數量不少。另一類是書籍,商人們運送書籍的目的當然不是為了傳播文化,而是中國書籍在日本擁有廣泛的市場,可以盈利,這時期傳入的書籍有中國古典文學書  、歷史書、醫學書、本草書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