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核電廠核子事故發生至今已逾10年,日本政府花這麼久才在今天拍板將「核廢水」排放入海,主因核電廠腹地內的儲水槽數量已逼近極限,考量科學分析及海外慣例後做出決定。對此,中研院學者鄭明修表示,因洋流的關係,福島核污水對台灣海域魚獲影響其實不大,但日本的「底棲性生物」包含鱈場蟹、高腳蟹等海鮮可能部分有影響,呼籲政府需要設有把關機,保護國人健康。
-
要排放入海的核廢水何來?
紐約時報與法新社指出,2011年強震與海嘯侵襲日本東北部,造成1萬9000人罹難,福島核電廠6座反應爐裡的3座熔毀,成為俄國車諾比(Chernobyl)後最嚴重的核災。
為讓反應爐內熔融核燃料保持在穩定狀態,福島第一核電廠必須持續注水冷卻,這些冷卻水加上流進反應爐的地下水及雨水等,形成含有超高濃度放射性物質的「污染水」,每天以140公噸的速度持續增加。
這些污染水透過淨化裝置去除氚以外多數輻射物質,最後變成「核廢水」。這種含有氚的核廢水日積月累,被貯藏在核電廠腹地內,截至今年3月已有1061座儲存槽,預料2022年秋天就將全滿。
-
什麼是氚?排入海的核廢水有無害?
氚(tritium)是一種氫放射性同位素,專家表示只有在極大量情況下才會危害人體。氚有多種實際用途,包括製造核武、醫學用的生物顯影劑或逃生口標誌等須在黑暗中發光的物品等。
日本一般核電廠產生的含氚水排放入海時,標準值是每公升不超過6萬貝克。東京電力在排放前會先把核廢水用海水稀釋百倍以上,每公升含氚量將不到1500貝克,是日本境內標準的1/40。
各國對氚的容許值不同,以飲用水含氚上限值來看,世界衛生組織(WHO)標準則為每公升1萬貝克。因此,日本排放入海標準約WHO提出國際標準的1/7。
-
核廢水儲水槽將滿 沒時間再猶豫
日本專家學者會議從2016年秋天以後,基於相關影響斷斷續續進行檢討,曾提出多種方式來處理核廢水。日本政府2019年12月23日公布專家學者會議報告書草案,共有3種處理方式,分別是稀釋後排入海洋、蒸發後排放進大氣及2種並用。
有關稀釋後直接排放入海,是日本核電廠普遍使用的方式,先稀釋到符合國家規範標準後再排入海中;至於蒸發後排入大氣,則是將核廢水蒸發後透過排氣管將水蒸氣排放進大氣,但同樣必須符合國家排放標準。
日媒日前報導,日本政府決定「排放入海」的政策方針,主因是核電廠腹地內儲水槽數量已近極限,也逼近決定處理的最後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