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早期的日本人不吃肉?菜飯當主食、殺頭牛會被定罪... 他揭日本人千年不吃肉的秘密

2021-04-11 08:10

? 人氣

一千多年前日本人因為篤信佛教而吃素。(圖/取自flickr)

一千多年前日本人因為篤信佛教而吃素。(圖/取自flickr)

說起來真讓人難以置信,歷史上,日本人竟然有很長一段時期不吃肉,不是幾十年或幾百年,而是一千多年! 這一事實不要說外國人不知道,連大部分日本人也不清楚。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世界上信奉伊斯蘭教的人因為宗教的原因,不吃豬肉,印度大部分人信奉印度教,因此不吃牛肉,但是伊斯蘭教的人吃雞肉和牛肉,印度人吃雞肉和豬肉,但是日本人卻在長達一千多年的歷史中,幾乎什麼肉都不吃。是什麼原因呢? 宗教? 對了,是佛教的緣故。

早期日本人就以白飯為主食

簡單地回顧日本人的飲食史。以稻作為主體的農耕文明從中國大陸傳到列島之前,島上的人主要透過狩獵、採集和捕撈方式來維持生計,也就是吃大自然中現有的東西,以當時的手段, 獲得的食物很有限, 因此人口增長非常慢, 據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推測,那時日本列島的人口大概就二十幾萬。

大約二千三百年前, 從中國大陸南部以及經由朝鮮半島南部,由移民帶來以水稻種植為主的農耕文明,加上日本是個島國,四面環海,島上也有不少湖泊、江河溪流,從海水和淡水中獲得的食物占了較大的比例,於是慢慢形成「稻米加魚類」的基本食物結構。說起來比較奇怪,列島上一直沒有建立大規模的家畜養殖體系,零星的養殖應該有, 但吃肉並不普遍。

日本多山, 植被又茂密, 適宜野生動物的生長, 比如像野豬、鹿、熊、猴子等,繁殖率都比較高,因此成了人們狩獵的對象。養的牛一般用來當作耕牛,食用的不多,而羊的養殖也一直很少。總之,早期日本人的食物結構一般以稻米和魚類為主體,肉食依然是有的。

不過,那時生產力很低,日本又是以山地為主的國家,稻米產量並不多,還要種植其他雜糧,諸如小麥、蕎麥、黃米等,白米飯一直被看作好東西。而魚鮮呢,日本是島國,周邊海產當然很多,但是一來以前的捕撈技術有限,船都很小,不可能出遠洋,捕獲量也不算太多,二來是物流倉儲的水準和今天不能比,沿海的鮮魚等根本無法運到幾十公里以外的地方,冬天還好些,夏天不到一天就可能發臭了,那時除了漁民和小部分沿海居民可以吃到新鮮的魚蝦外,很多都製成鹹魚或魚乾,便於儲藏和運輸。八~十世紀時,日本在奈良和京都建都,王公貴族都住在那裡,他們也很少吃到新鮮的魚蝦,日常就是鹹魚和魚乾,有時不遠處的琵琶湖裡捕到鮮魚,地理上不太遠,可以嘗嘗鮮,不過那是河魚,不是海鮮。王公貴族的日常飲食也不過如此,更不用說一般小民了。

日本人不吃肉的主因

本來食物的種類就不算太豐富,結果,六世紀中葉經朝鮮半島傳來的佛教,最後竟然導致日本人一千多年基本上不吃肉的歷史。具體是怎麼回事呢?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