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件事情,我不知道需不需要說。」在諮商室裡,坐在沙發的怡琪,突然吞吞吐吐地說出這句話。
我很認真地看著她。現在她要告訴我的事,一定是對她很重要的事,才會需要這麼掙扎。「什麼事呢?」
「我……壓力很大的時候,會買很多東西回家吃。吃完之後,會再全部催吐出來。」怡琪低下頭,完全不敢看我,像是覺得自己做錯事、怕被責罵的小孩。
暴食症往往帶著羞愧——常常自我否定、懷疑人生
「說出這件事,對你一定很不容易。這個狀況,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我鼓勵怡琪多說一點。
「……從我大學時,偶爾就會出現這個狀況。有時候要趕重要報告,或是期中期末考前,覺得壓力很大時,我就會這麼做。出來工作後,好像慢慢變成一個習慣,幾乎天天都會這樣。」
「那通常是什麼狀況?你願意舉例看看嗎?」
「例如說,今天開了會,我又覺得自己很糟糕。工作結束後,我就會買很多東西回去吃,例如一大桶炸雞加上一堆薯條,還有洋芋片跟一大瓶可樂、好幾個蛋糕等等。一口氣吃完後,又很有罪惡感,很害怕自己變得很胖,所以我會再去催吐掉。」
「吐完之後,會有一種『鬆了一口氣』的感覺,但也感覺非常糟糕,很討厭自己這樣。」
對怡琪來說,「暴食症」成為她無法訴說的情緒出口。吞嚥下與吐掉的那些,就像那些她無法辨識,也無法說出口的情緒與壓力。於是,暴食症變成一種儀式,成為她日常紓壓的管道,也成為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和怡琪一起,面對與安撫自己最糟糕、最不堪的樣子。
只是,這樣的過程,雖然讓壓力暫時緩解,卻也帶來更大的「覺得自己不好」的羞愧感。
強大的自我懷疑──懷疑自己能力不夠、自己不好,以及暴食症等,都成為怡琪生命中不能讓別人知道的「祕密」。
而「祕密」,是帶著「羞愧」的:只要需要掩蓋某些事,那些事就會讓人覺得丟臉、覺得自己很糟,因為「這件事不好,不能讓別人知道」。
若長久不說,本來是我們「覺得這件事不好、很丟臉」的罪惡感,就會轉移到自己身上,變成「覺得自己有地方不好、不能讓別人知道,很丟臉」的羞愧感。
對怡琪來說,如果這是隱藏那麼久的祕密,現在要說出口,要面對自認不夠好的自己,是非常需要勇氣的。
「吃東西」能撫平自我厭惡、所有傷痛
「聽起來,這個習慣陪你度過很多辛苦、卻沒有辦法跟別人訴說的時刻。我很好奇,用『吃東西』來撫慰自己,這是你一直以來的習慣嗎?還是大學才開始呢?」
怡琪開始玩起她的手指。
我們之間,沉默了。
過了一陣子,像是下了決心般,她突然抬起頭來,對著我倒出這些話:「從我國中開始,我就會一直吃東西。那時候我是個大胖子,沒有人喜歡我,爸爸會打我,媽媽不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