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代歐美各地風起雲湧的社會運動、學生運動,孕育出無數令人重新反思社會結構與權力的思潮,而隨著當時大眾文化的興起,搖滾樂也發揮了它引領風潮的力量,許許多多搖滾歌手用歌聲唱出青年人的心聲,更唱出一波又一波反抗的力量。
其中最負盛名的,或許正是2017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民謠搖滾歌手Bob Dylan了。一首人人傳唱的”Blowing in the Wind” 早被視作60年代反戰運動的象徵,桂冠加冕的榮耀更是不在話下;然而,另一位比Bob Dylan更早出道、終身奉行維護人權、傾全力參予社會運動甚至被拘留入獄、同時也在年近80時仍創作音樂不輟的女歌手──Joan Baez,卻常只在人們心中留下一個「曾經是 Bob Dylan女友」的印象,直到2017年入主搖滾名人堂,才確立了她對搖滾樂的貢獻。
Joan Baez和Dylan同樣是在1941年出生,她的父親為著名的墨西哥裔美國物理學家Albert Baez,使得她通曉西班牙文;母親Joan Bridge Baez則是蘇格蘭裔;Baez一家在Joan很小的時候,便成為基督教新教貴格教派(Quakerism)的信徒,這個備受壓迫的教派,對平等、權力、自由、和平等概念特別強調,也深入關心社會事務,因此也奠定了Joan和姊妹們從小便反戰、關心社會運動的態度。
Joan在童年時期獲贈一把烏克麗麗,自己學會了彈奏一些福音和藍調歌曲,更發現了自己天生的好嗓子;然而,當時她那社會精英階級的父母卻有著「玩音樂會染上毒癮」的觀念,這卻也無法阻止她在13歲時深受民謠歌手Pete Seeger的歌聲感動、開始練習演唱、並在16歲時自己買了第一把Gibson原音吉他。17歲時,父親獲得麻省理工學院的教授職位,全家人搬到當地,Baez雖然註冊了波士頓大學,卻在念了六個星期之後便中輟,決定自己從事民謠、人道政治的研究,並朝民謠音樂界發展。
有些對Joan Baez的介紹寫著,她是受到Bob Dylan的影響,因此才「開始對政治產生興趣」、並參與社會運動,且靠翻唱Dylan作品而走紅;其實,光看她的成長背景,便知道以她的家學淵源、以及極早便受賞識、立志出道的經歷,與其說是被Dylan影響,不如說是她影響了Bob Dylan才對;1959年著名的新港音樂節上,她自彈自唱立刻一炮而紅,1960年她發行第一張個人專輯,並在紐約舉辦個人演唱會獲得滿堂彩、嶄露頭角之際,Dylan甚至尚未來到紐約,還是個在明尼亞波里的小酒吧裡演唱的大學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