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餐廳「拒絕米其林評鑑」,有的卻「先摘星再退」?她一語道破背後的高明手法…

2018-03-16 11:29

? 人氣

台灣的米其林放榜了,入選110家,獲獎20家,是一個令人雀躍的好消息。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不過在放榜之前幾個月,大家探討的是,能夠摘下米其林至少一顆星,等於是躍上枝頭當鳳凰,保證座無虛席,生意興隆,奇怪的是有人居然拒絕米其林加諸在身上的光環,怎麼會這樣?

拒絕米其林的,多半已經拿到米其林

先是去年有南僑集團的點水樓餐廳,就婉拒了米其林的評選;後來今年二月,台灣第一位摘下米其林星星的江振誠,關掉新加坡二星級餐廳,把星星還給米其林,回台灣自己開的RAW餐廳;國外也不少這類例子,像是法國米其林三星餐廳「Le Suquet」主廚布哈(Sebastien Bras),去年宣布退出米其林,希望能擁有自由精神,無壓力地追求對料理的熱情。

除了追求自由創作之外,在香港就碰到一個困擾,一旦摘下米其林星星,有些餐廳的房東就來要求加租,使得這些星星餐廳不是被迫搬遷,就是利潤銳減。在台灣,則是國稅局找上門。稍早米其林先是公布36家「必比登推介」美食餐廳名單之後,只有20家開發票,14家未達開發票水準,2家是夜市攤位未登記。

不過請注意,上面提到的點水樓後來在36家「必比登推介」赫然在列,而RAW摘下米其林的一星,可見得米其林帶來的名聲地位、訂位人潮,是很難抵擋得住的。

從這個過程,你獲得什麼啟示?

得獎,是有用的!而且是非常有用!

得獎,是一張最有說服力的大名片

想像一下,我們見面了,我跟你推荐一家餐廳叫作「鮨野村」,你可能會反問我:「是哪個一?是一二三的一嗎?還是義大利的義?」很明顯的,這家餐廳你連聽都沒聽過,可是只要我說,這家餐廳是米其林一星喔,你就覺得有點沒面子了,馬上會自己去Google!假使花得起錢或有重要日子,你會想去訂位,越貴越有面子,這就是米其林帶來的品牌效益。

把這個啟示用在個人的生涯布局上,只有一句話,先得獎再說!

很多年輕人,尤其是不食人間煙火的文青,或是逢世俗成功必反的憤青,會覺得得獎不過是一坨屎,是商業炒作,污染了自由創作的純淨心靈,扼殺了美好的世間運作,噁心至極。我真的懂這種說法,但是我說過,基於職場專家這個角色,我堅持走務實路線,告訴你職場的實際遊戲規則,而不是跟你坐在雲端大談虛無飄渺的理想。

而,真實的世界是這樣的:

即使我到了地球最後一塊人間淨土:文學創作,扉頁的作者簡介,一開頭寫的一定是這個人得了哪些獎,因為讀者信這些!或是,當我經過路邊的餐廳,即使是再普通的早餐店或快炒店,都掛著紅布條說電視節目「食尚玩家」推荐,因為客人相信這些!更不用說有人在名片上印滿學歷與頭銜,因為陌生人相信這些!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洪雪珍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