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死,指的是在無人看護的情況下孤零零死於自己家中,死後數日才被人發現的狀態。在整理遺物的工作中觀察過許多孤獨死現場的作者,希望製作微型模型將這種現實狀況展現給世人。
孤獨死是別人家的事?
據說日本每年有3萬人死於孤獨死,常常作為社會問題被電視和雜誌報導。到現在,「孤獨死」已是世人皆知的詞彙了。然而,即便知道這個詞,絕大部分人依舊沒有當事人意識,總覺得那是離自己很遙遠的別人家的事。
2014年我入職了一家遺物整理清潔服務公司,當時「遺物整理」「孤獨死」這類詞彙尚不為大眾所知,大家基本上都不知道我們到底是做什麼的。我覺得世人關注度提高,大概是在2019年之後。我們的工作是代替死者家屬進行特殊清掃、除臭、除菌、整理遺物,將故人去世的房間整理還原成生前的模樣。我們並不是單純地將遺留在房間裡的物品當做垃圾處理掉,而是從中尋找出值得回憶的物件和貴重物品,進行分類後再交給死者家屬。這是一份崇高的職業。我們為了安撫痛失親人的家屬,會誘導他們聊一些死者生前的快樂往事,也會為悼念逝者,獻上一捧花或三支清香。
自學製作微型模型
為了讓世人更多地瞭解我們的工作,我們公司參加了2015年舉辦的喪葬相關展會「殯葬產業展」。為了讓大家能夠理解遺物整理和特殊清掃到底是怎樣的一種職業,首先我們想讓參觀者看清一個事實——即便在如此和平的日本,孤獨死也隨時在發生。
在殯葬產業展上,我們介紹了死於自家後長時間不被發現的孤獨死正在逐年增加,它絕對不是離我們遙遠的別人家的事,很可能就會發生在自己的身邊或身上。但是聽了我們介紹後,大半喪葬產業人士和普通參觀者的反應卻是「日本才不可能有孤獨死」。而且他們都自信滿滿地認為「我們才不可能孤獨死」。
我覺得很恐懼。因為一直以來我見過的死者,大多也都認為「我肯定沒事」。不能這麼下去了。我該做點什麼...這時我靈機一動,想到了微型模型。我可以重現孤獨死的現場,讓大家認清這種活生生的現實呀。用了微型模型,就不必拘泥于特定死者的房間,可以將多人的特點和共通之處都糅雜在一起,製作一個虛構的房間出來。而且這也是對死者的隱私和對死者家屬的尊重。
我雖然沒有製作微型模型的經驗,但從房間的框架到具體的傢俱,我也依樣畫葫蘆地拼湊了出來。利用眼影之類的化妝用品,精細地還原了房屋的汙損程度。遇到不會做的東西,我就到視訊投稿網站去參考微型模型作家的視訊。購買與牆壁材質類似的塗料,集齊各種道具,努力將死者的生前故事融入每一個微型模型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