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牙最初不是為了犒賞員工?一篇文揭「吃尾牙」的由來,2種開運食物一定要吃到

2022-01-17 21:26

? 人氣

「尾牙」起初並不是犒賞員工的習俗活動,最早可追溯至中國古代的作戰習俗。(示意圖/取自Pixabay)

「尾牙」起初並不是犒賞員工的習俗活動,最早可追溯至中國古代的作戰習俗。(示意圖/取自Pixabay)

每逢農曆新年前,正是台灣各大公司的尾牙旺季,許多員工辛苦一整年就等著這一天,可以大啖豐盛美食,還有精彩的表演節目、抽獎活動,幸運者更能抱著大獎回家過好年。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不過,你有想過「尾牙」一詞的由來是什麼嗎?其實它最早不是犒賞員工的習俗活動…

尾牙的由來典故

尾牙的由來可以追溯自中國古代,據說古人打仗前會先祭拜軍旗,期盼旗開得勝,旗桿上鑲有象牙裝飾,因此被稱作「牙旗」。祭旗的習俗流傳至民間,商人們認為商場如戰場,因此他們仿效古人,在新年開市時舉行祭神大典,形成了所謂的「牙祭」。

不過,在台灣也流傳了另一種說法,古代的買賣貿易都會在每月「朔」、「望」兩天舉行「互市」,在互市時人們以肉類祭拜土地公,祭畢後便將祭肉烹煮,設宴款待員工與客人,這樣的習俗稱為「互祭」,但後人誤將「互」寫成「牙」,故從此被稱作「牙祭」。

早年商家在正月初二舉行第一次牙祭,而「尾牙」便是一年中最後舉行的牙祭尾牙因為是感謝神明一整年來的照顧,因此祭品也較豐盛,而犒賞員工的習俗也逐漸變成了現在「吃尾牙」的習慣。

尾牙必吃潤餅、刈包,看到「雞頭上桌」要當心

尾牙當天絕對少不了兩道應景菜餚——潤餅與刈包。潤餅有豆干、豆芽、肉絲、蛋絲等餡料,外觀與古人用紙張包裹一串銅錢類似,因此有財源廣進的意味;而以麵粉發酵而成的刈包,蓬鬆外型就像錢包一樣,包裹著滷肉、酸菜、花生粉等食材,更代表了「咬住福氣」,兩者也因此成為尾牙的經典菜餚。

2020雙十國慶酒會:台灣傳統小吃刈包(簡恒宇攝)
刈包。(圖/簡恒宇攝)

在尾牙宴上若看到「雞頭上桌」就要小心了!「雞」的台語發音有「多餘」的意思,若坐到被雞頭對準的位置,則暗指該員工是多餘的,年後很有可能被辭退。不過,現在的尾牙為了避免員工難堪,「轉雞頭,辭頭路」的習俗也鮮少出現了。

責任編輯/林俐

喜歡這篇文章嗎?

邱劭霽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