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國打仗一定輸?82年前的芬蘭人打趴蘇聯、成功獨立,他們靠2大關鍵 「以弱勝強」

2022-01-09 09:00

? 人氣

1939年,芬蘭士兵在托爾瓦湖戰役(Battle of Tolvajärvi)中,擊退強大的入侵者——蘇聯紅軍。(圖/取自Wikipedia)

1939年,芬蘭士兵在托爾瓦湖戰役(Battle of Tolvajärvi)中,擊退強大的入侵者——蘇聯紅軍。(圖/取自Wikipedia)

在1939年,芬蘭士兵在對抗強大的蘇聯紅軍時,取得驚人突破,在托爾瓦湖戰役(Battle of Tolvajärvi)中擊退入侵者。該戰役後的10星期內,芬蘭更奇蹟地將蘇聯拒諸門外。學術媒體 Foreign Policy 有文章指出,目前烏克蘭正因邊境頓巴斯地區(Donbas)問題,面臨俄羅斯入侵威脅,目前烏方已在訓練平民迎戰,似乎有向芬蘭學習的必要。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4千名芬蘭士兵「以弱勝強」,成功擊潰蘇聯大軍

在82年前,蘇聯紅軍指揮官原以為能輕易取下托爾瓦湖戰役,前蘇聯領導人史達林也深信完全佔領芬蘭是輕而易舉之事,畢竟芬蘭是一個經濟不穩的年輕國家。而且該國在1917年脫離俄羅斯獨立以後,代表資本主義的「白軍」(Whites)及社會主義的「赤衛隊」(Reds)內戰不休,在經過激烈戰鬥後,白軍才終於取得勝利。

蘇聯認為他們可以利用這一點發動入侵,以2萬人的軍隊,配以坦克、大砲及裝甲車襲擊托爾瓦湖邊境城市。芬蘭只有約 4千名來自不同部隊、擁有基本裝備的士兵可應戰,卻在10天內成功反擊。1939年12月22日,入侵者被迫撤退。一位芬蘭前高級軍官指出,蘇聯有3千多名士兵陣亡、數百人受傷;芬蘭則有274名士兵陣亡,445人受傷、29人失蹤。托爾瓦湖一役成為聖誕節奇蹟,也是芬蘭冬季戰爭(Winter War)的轉捩點。即使該國最終要在3個月後同意停火,但從未投降,而蘇聯損失的士兵是芬蘭的5倍。

芬蘭「以弱勝強」的2大關鍵

在冬季戰爭中,芬蘭人向世界展示出一個處於劣勢的小國也能挫敗軍事強國。小國之所以能在托爾瓦湖逆轉形勢,除了因為士兵信任當地指揮官Paavo Talvela上校,以及當時領導整個芬蘭軍隊的總司令Carl Gustaf Emil Mannerheim陸軍元帥以外,更重要的是芬蘭上下都相信自己的國家。退役少將Pekka Toveri說:「如果沒有地方作前線支持,部隊不可能作出此等犧牲。士兵們知道他們受到社會的重視,也知道自己正在為國家的生存而戰。」 當時幾乎所有參與冬季戰爭士兵都是預備役軍人,由無數平民負責提供後勤援助。

該國全女性志願軍隊Lottas提供食堂、醫療、信號、空中監視等服務及彈藥生產,而其他平民則維持社會的正常運作,讓士兵可全心全意執行戰鬥任務。Toveri指出:「所有國家資源都用於保衛國家,所有訓練有素、有能力的備役人員都被召集到部隊服役,所有可得的民用資源都被用於防禦。」

加上在危急關頭,抱持不同政見的芬蘭人仍能團結一致,即使是親共產黨陣營也堅決支持芬蘭軍隊,拒絕蘇聯建立的傀儡政權。芬蘭資深安全分析師Stefan Forss說:「最叫史達林驚訝的是,內戰失敗的赤衛隊並沒有張開雙臂迎接蘇聯紅軍。相反,他們與白軍一樣與紅軍作戰。」

芬蘭軍隊也善用陣地戰術,當時參戰的蘇聯士兵回憶指:「芬蘭的士兵小隊繞到我們的後方進行滑雪戰,切斷我們的供應鏈,12月中旬,負責拉大砲的馬沒有燕麥,士兵也沒有食物。」許多蘇聯坦克更遭使用滑雪板的芬蘭士兵投擲燃燒瓶焚燬而報廢。

Toveri說:「做足準備極為重要。整個芬蘭軍團(芬蘭聯合武裝部隊)在蘇聯進攻前幾個月就已動員。」多虧這一點,芬蘭士兵才有時間進行更多訓練,並預早進行防禦工事。他們有時間了解彼此和熟悉其指揮官,創造完全信任、合作無間的條件。1940年3月13日,冬季戰爭結束。芬蘭雖失去11%領土,但仍能保持獨立。

不過正如Toveri指出:「芬蘭花費將近20年時間,才成功建立這種防禦系統,因此烏克蘭的處境更糟糕,尤其他們的地形更難防禦,同時又是俄羅斯人習慣行動的地形。」不過,烏克蘭武裝部隊至少可以,開發一些切合其技能及地形的工具和戰術,將俄羅斯的傳統編隊變成弊端。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CUP(原標題:以弱勝強:芬蘭何以戰勝蘇聯紅軍?)

責任編輯/邱劭霽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