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苦命的世代!最新調查曝「這年齡層」面臨3大危機,憂鬱症、躁鬱症風險將不斷飆升

2022-02-26 09:30

? 人氣

加拿大亞伯達大學的社會學家Lisa Strohschein表示,社會經濟之所以影響個人心理健康有2大原因。(示意圖/取自pakutaso)

加拿大亞伯達大學的社會學家Lisa Strohschein表示,社會經濟之所以影響個人心理健康有2大原因。(示意圖/取自pakutaso)

常聽上班族抱怨「什麼都在漲、但薪水卻沒漲」,反映了通貨膨脹帶給民眾的經濟壓力。尤其歷經新冠肺炎大流行,全球各地裁員、失業潮屢見不鮮,可謂自金融海嘯後的另一波「經濟災難」。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生活成本的提升、加上新冠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結果可能導致更多的精神壓力、焦慮與憂鬱症狀發生。加拿大亞伯達大學的社會學家Lisa Strohschein在媒體訪問中表示,社會經濟之所以影響個人心理健康有兩大原因:其一是「收入的不平等」、其二是「貧富階級間的對立與分裂」。

失業、疫情導致收入不平等,通貨膨脹恐是「最後一根稻草」

(圖/潮健康提供)
失業、疫情導致收入不平等,通貨膨脹恐是「最後一根稻草」。(圖/潮健康提供)

Strohschein表示,收入不平等意味著貧富差距的擴大,以及更高的失業率。《世界精神病學》刊載的研究指出,收入不平等現象致使約三分之二的工作者罹患憂鬱症;在高度收入不平等的國家中,勞工罹患憂鬱症的可能性更高出1.2倍。在此之前,《職業行為期刊》的研究亦揭露34%失業者會出現心理症狀,其中以藍領階級風險最高。

通貨膨脹則讓低收入家庭的不安感與日俱增。美國《華盛頓郵報》的報導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低收入戶,更難以負擔基本的食品雜貨與必需品費用。相比之下,社會中的富有階層,擁有更多的財務緩衝吸收不斷上漲的成本,對其生活所需負擔的成本而言影響甚微。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社會學博士Scott Schieman則認為,在疫情大流行前,人們花費的金錢更少、儲蓄的金錢更多;如今在疫情與通貨膨脹的「雙重夾擊」之下,改變了這樣的模式。

「收入的與日遞減,使焦慮感和壓力開始蔓延,最終形成憤怒與怨恨等情緒。」Schieman表示,這類情緒容易造成貧富與勞資間的對立,亦可能升高精神疾病的發生風險。Strohschein提醒,如果有關單位無法提出適當的干預措施,壓力源的積累將是壓垮低收入族群的最後一根稻草。

18-44歲青壯年苦不堪言,憂鬱、躁鬱屢見不鮮

(圖/潮健康提供)
18-44歲青壯年苦不堪言,憂鬱、躁鬱屢見不鮮。(圖/潮健康提供)

先前的研究統計,在2020年,美國18至44 歲的成年人對心理健康的影響最為嚴重、而60歲以上的成年人的心理影響最小。研究人員評估,年輕人受到企業倒閉和失業的影響更大。

哈佛大學研究也指出,經濟危機與心理健康問題更容易找上年輕族群。美國於2020年疫情高峰時,16-19歲青年失業率達33%、20-24歲青年則為26%;長期失業加上居家隔離,致使年輕族群的肥胖、心血管問題增加,憂鬱、躁鬱症狀更是屢見不鮮。

如何緩解通貨膨脹或疫情帶來的隱性問題?美國賓州大學曾有研究認為,「設立目標」並建立日常規劃清單,可幫助個人找回生活重心、轉移對經濟現況的無力感。另外,取得與親友間的連結與協助,亦可能緩解心理疾病帶來的孤獨或憤怒情緒。

「重點是『伸出援手』。朋友間的互相幫助、政府制定政策的方針改變,或是公司制度的改善,有可能在最艱困的時刻改變年輕世代的一生。」Strohschein表示。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潮健康(原標題:45歲以下青壯年最苦:「通貨膨脹」增加憂鬱症、躁鬱症風險)

責任編輯/邱劭霽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