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每當事情真的發生時,卻往往開始推拖、逃避,甚至一遇到挫折就放棄,好像「真正的自己」與「現在的自己」有段落差。因此想要縮短這段落差,就得靠比較自我價值與實際行為來審視之間的落差,了解「兩個自己」的差距才有辦法回歸自我價值的正軌。
三、正視兩者落差,不再畏懼改變
想消除兩者落差,必定得有所行動。「改變」,就是最好的方法。說「要改變」每個人都會說,但真的能「身體力行去改變」的人卻是少數。若想要「改變」,建議都得先為自己設立一個「明確的目標」,有了明確的目標,就不會因未知而感到恐懼,或認為放棄另一方是一種犧牲,因為目標明確,你知道自己想做什麼,自然不會認為沒選到的一方是一種犧牲。
四、能夠嘗試原本做不到、不可能的事
世界上不是每個人都是先知,有辦法事先百分百確定結果的成敗。因此人會在行動前害怕失敗、丟臉,甚至為自己「預設立場」等,都是很正常的表現。只是,這樣的情緒與想法也容易讓人無法去挑戰新事物。害怕失敗、丟臉是一種情緒的反應,很難一時間去要求改變,但「預設立場」卻是一種想法,想法有時後只要想通了一個點,就能轉換原有的想法,驅使自己去做原本做不到、不可能的事。
五、引發內在動機,提升行動力
俗話說「萬事起頭難」,是否能勇敢踏出第一步,「內在動機」往往扮演重要的角色。而認識「自己價值」,正是引發內在動機,提升行動力的關鍵。
六、了解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為了什麼來到這世上?」這對一般人而言是個「大哉問」。但對於已經了解「自我價值」的人而言,是個再簡單不過回答的問題。因為了解「自我價值」的人,等於也了解了真正的自己,知道自己該朝哪個方向,而不再受他人的眼光影響。
七、在他人面前不過度包裝自己,展現真正的自我
人類的社會,也許為了維護秩序或出於其他理由,因此常瀰漫著一股氛圍,一股叫:「這樣做才是正常」的氛圍。所以人們常會有:「別人這樣做,我最好也這樣做,不然會被別人討厭。」的想法。久了,人在與他人相處時,就無法展現出真實的自我,明明討厭的東西,卻裝作喜歡;不斷迎合他人,最後甚至慢慢放棄表達,變成一個沒有自我想法的人。
這一類的人也容易將他人心目中的理想,當成自己追逐的目標。但若是一直把他人的理想當成目標去追逐,就算真的達成什麼成就,也鮮少會產生成就感,也因此才會出現上述「大家都覺得我這份工作不錯,但其實我不快樂...」這類的負面情緒。為了避免如此,書中建議人應該適時地「展現真正的自我」,多重視自己的想法,這時你會發現,之前的擔憂或許都是多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