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婷專欄:炎黃子孫只是課本神話?他親身到河南「黃帝拜祖」卻開眼界:人潮比101跨年還多

2018-04-18 17:12

? 人氣

每到春令時節,正是「百花王」牡丹花盛開的季節,在華人心目中象徵富貴吉祥。台灣除杉林溪外,少見牡丹蹤跡,但在河南洛陽牡丹園,卻是七彩牡丹齊放,爭奇鬥艷的花姿讓人不難理解,自古書畫家為何喜歡挑選牡丹入畫;然而,第一次在河南洛陽牡丹園親眼見到真實的牡丹,才明白再好的畫藝、再高解析的相機,也不如親眼所見來的美麗且震撼。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如同牡丹在台鮮為人知,「黃帝拜祖大典」這個盛大而隆重的民俗節慶,相信對很多人來說也從未聽聞過。由河南省人民政府主辦,每年農曆三月三,於軒轅黃帝誕生及建都日,邀集海內外30多個國家地區的海內外僑胞、來到黃帝故里河南「新鄭」共同拜祖祝賀。由於這個慶典是「誕辰」而非「忌日」,因此稱作「拜祖」,也不同一般祭祖的肅穆,熱鬧歡慶的氛圍中不失莊嚴,佔地規模廣大,現場的人流與規模大可比擬我們元旦升旗典禮或101跨年。

黃帝拜祖大典盛況空前,是自春秋戰國延續下來的儀式,2006年升格為大典,2008年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今年2018恰好滿名列「中國非物質遺產」十周年;在4月18日農曆三月三)正是黃帝拜祖大典之日。今年雖然因故沒有親臨現場,但是兩年前因採訪工作而躬逢其盛,難忘的回憶歷歷在目。猶記當時天色未亮,便由邀請帶隊下,前往黃帝故里新鄭。

沿途看見河南鄭州的街道上,大大小小的街口都陳列著拜祖大典的活動廣宣,「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諧」的旗幟引領我們到達「黃帝故里景區」。為了凸顯「中華民族根源」這個主題,由北至南的分為軒轅丘拜祖區、故里遺祠區、中華姓氏廣場區,構成了天、地、人三大版塊。我們被安排在拜祖區兩旁的採訪觀禮區,整個廣場堪比露天小巨蛋,正中央端坐著數層樓高的黃帝塑像。

大典串聯兩岸四地包含河南鄭州、美國舊金山、香港、台灣,及各界僑民,在吉時上午9時50分同步舉行黃帝拜祖。儀程共有九項,以廿一響禮炮開啟序幕,依序是:盛世禮炮、敬獻花籃、淨手上香、行施拜禮、恭讀拜文、高唱頌歌、樂舞敬拜、祈福中華、天地人和。除了軒轅氏後代,當天也看到前副總統蕭萬長先生也代表台灣主拜。在這一刻大家都是炎黃子孫,不分彼此,共同追念華人的炎黃之祖。

參與「黃帝拜祖大典」帶給我們的收穫與思考很多,近幾年,台灣基礎教育大量刪減中國歷史的比例,雖是與時俱進的選擇,卻也多了一絲文化凋零的遺憾。無論是三皇五帝、或是孔孟老莊,在台灣都只是歷史課本上的隻字片語,而在大陸卻是栩栩如生的古蹟遺址,看得到摸得著。以行銷面向來看,絕對是五感體驗來的深刻真切,炎黃豐厚的歷史底蘊,牡丹般的璀璨盛放,隨著冉冉升空飄向四方的彩球,我們注定是四海為家地開拓市場、繁衍子孫的一群,台灣是我們的家,中華文化則是我們的根。無論我們身在何處,都只是單純的希望,下一代過得更好!

這幾年數位科技的簡明,也簡化了青少年對歷史文化根源的聯繫,大多數人只關心自己,只在意電玩世界裡的等級,及社群直播上的關注度。少了實體世界人我分際的溝通,少了國際視野全球布局的野心,也漸漸讓我們的下一代少了許多與世界接軌、抗衡的競爭能力。如果有機會,真的鼓勵年輕人能放下成見與包袱,多去世界各地走一走、看一看,別讓政治與民粹的濾光鏡,濾掉了我們的未來,讓自己錯過拓展視野、體驗多元文化的機會。

20160409_083543.jpg
(圖/作者提供)

作者介紹│鍾婷

中華自媒體暨部落客協會理事長;港台青年創意聯會副主席;匠心文化創意行銷有限公司數位整合行銷總監。長年關注兩岸、東南亞市場,以行銷面向,輔導新創事業、企業轉型。曾於政府部會、各公協會、各大專院校等近百個單位,講授品牌經營、網路行銷、創意商機等相關課程;現年專司講授自媒體行銷、全通路口碑行銷。

責任編輯/潘渝霈

喜歡這篇文章嗎?

鍾婷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