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盅佛跳牆讓賣了80年乾貨的老協珍走出迪化街,進軍超商、量販通路,甚至賣到了網路上。就像因文創而重現風華的大稻埕,老協珍透過網路和調理食品積極向年輕人招手,也為品牌注入了新生命。
一度失去光彩的大稻埕,近幾年在一群有心人的努力下,不但街區重現過去的熱鬧,不少長期在此營生的商號也找回生命力。迪化街上的老協珍就是其一,只不過很多年輕人認識老協珍,並不是在這個區域,反而是在網路上,他們買的東西也不是傳統的南北貨,而是從佛跳牆、熬雞精開始。
這個看似近幾年才在網路上冒出頭的品牌,其實是迪化街專賣乾貨的80年老店,低調的門面看上去和街坊的其他商號沒兩樣,但它背後卻有一段世代協力為家族事業打拚的歷史,如今傳承到第四代,每一代都將老協珍帶向不同的境地。
畫家郭雪湖在1930年的創作「南街殷賑」, 將大稻埕熱鬧的街市氣氛一展無遺。1928年創立的老協珍,恰巧與畫作時間接近。第一代創辦人陳萬偶然發現買賣高級食材的機會,於是自立門戶,取「同心協 力、珍惜所有」的意涵,以「協珍」為店名。第二代接手後將店名改為「老協珍」,並定位在鮑魚、海參、燕窩等高級食材的買賣。第三代則朝下游整合,成立加工 廠將乾貨製成濕貨,供貨給餐廳、飯店、量販通路及外銷華人市場。5年前,老協珍切入冷凍調理食品市場,延伸自身優勢所推出的佛跳牆,在短短幾年內就成為自產自銷總量最大的品牌,主導的正是身為第四代的海聖產品經理陳正威。
「老協珍的每一次轉型,都緊抓著消費者飲食習慣的改變。」陳正威說,老一輩不嫌麻煩,會買乾貨回家自己水發,父母那一代則是直接買水發產品回家料理,但到了年輕的這一代,他們只想買現成的調理食品回家加熱,而且多數是透過網路購物。
貨真價實是最大吸引力
老協珍以佛跳牆做為進軍調理市場的第一步,並非天馬行空的創意。陳正威分析,佛跳牆是過年最受歡迎的年菜,當時雖然有很多廠商推出,卻還沒有出現領導品牌。本身擁有食材選購的優勢,加上長年與餐廳主廚合作,對於佛跳牆口味也有一定了解,對老協珍來說有極大的發展空間。
在食材選用上,老協珍80年來所累積的信譽,也更容易贏得消費者信賴。雖然很多佛跳牆都標榜使用鮑魚,但到底是鮑魚還是螺肉?來自哪個國家的產地? 是野生還是養殖?這些都是老協珍熟悉的領域。「我們比較知道如何辨別真假,老協珍對很多消費者來說,有很大的吸引力是貨真價實。」陳正威說。
2009年底,老協珍與統一超商合作,食材有鮑魚、干貝、海參、魚皮,這樣的組合在飯店至少要賣到5、6千元,但老協珍訴求的是CP值,一組佛跳牆 只要3,600元。當時一份佛跳牆大多在600到900元之間,老協珍創下高價的佛跳牆卻立刻被搶購一空,並以有甕、無甕做為區隔,馬上又再推出另一組限 量佛跳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