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專注力危機:全是數位惹的禍?
把專注力問題的罪魁禍首推給現代科技是現在常聽見的說法。我們若真的想專心,似乎必須關掉所有電子裝置,退出社交媒體,到深山隱居來個數位排毒。
我拒絕這種說法。從基本層面來看,現在這個時代跟其他時代並無差別,「注意力危機」一直都存在。過去的人求助冥想(或其他靜修法)處理負荷超載和注意力渙散的問題,藉此重新聚焦並思考事情的輕重緩急,包括我們的內在價值觀、意念和目標。這當然可以是一種心靈上的追求,全看你如何定義。但我們發現,正念練習會影響專注力系統,以及它處理周圍干擾及內在雜音的方式。某部分來說,那是冥想者一直在追求的目標。想像很久以前的人類生活:古印度或中世紀歐洲人沒有智慧型手機和臉書,但他們的內心仍然感到痛苦,並藉由各種修煉來減輕痛苦。他們甚至有跟現代人同樣的煩惱:我沒有徹底投入生命。
若是不允許自己喘息,不允許大腦「休息」,暫時無所事事,專注力危機任何時候都可能發生。還記得「大腦神遊」跟「白日夢」的差別嗎?前者是在工作時分心,後者是沒工作時不自覺冒出的想法,是自我反省、激發創意的好機會。但現代人的問題是,我們從不讓自己腦袋空白。數位工具唾手可得,我們隨時都能接觸到各種交流、內容和互動,不習慣讓自己的思緒無拘無束、漫無目的地遨遊。神遊和做白日夢都屬於自發性想法,白日夢甚至對人有益,但現代人很少做白日夢。你上一次在商店裡排隊,只是東看看西看看是什麼時候?你是想著浮現腦海的事?還是拿出手機查看簡訊和信件?
我們都一樣。我常逮到自己的大腦從一件事切換到另一件事。我稱之為多重作業(hypertasking)。比方不斷瀏覽網路(點擊一個又一個引起你注意的連結),從一件事切換到下一件事和下下一件事。說不定你現在正在這麼做。我們全都「忙到沒空休息」,而且要求專注力系統做很多事—太多事了。你的專注力不比幾百年前的人差,只不過,現在你隨時在用一種特別的聚焦方式使用專注力。我們把專注力壓榨到極限。多重作業也造成多重壓榨!即使是你覺得放鬆的事(例如滑IG或讀某人分享的文章),也會占據更多專注力。那是另一件工作。查看手機通知或許感覺「很有趣」,但對專注力來說也是工作。工作:查看誰寫了什麼來回應你的貼文。工作:查看我得到幾個讚。工作:查看誰分享了我的好笑迷因。你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件又一件工作上,一刻都不得閒,大腦也沒空自在遨遊。
關掉電子產品有時太不切實際。我們無法直接關掉手機或停掉信箱。我們無法打造一個不會害人分心的世界。問題不在於科技,而是使用科技的方式:我們不容許大腦用別種方式專注。所以,正念訓練作為一種穩定手電筒的方式才會派上用場,這樣你才不會把手電筒轉來轉去,指向所有讓你或可能讓你分心的事物,無論那是不是數位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