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幸吟專欄】在肯亞貧民區辦學校的台灣女子

2018-09-07 09:00

? 人氣

2013年8月5日星期一。車子經過肯亞首都奈洛比近郊一工業區,來到Kwa Njenga貧民區,台北靈糧堂牧師Melody,1998年在這裡創辦了一所小學 – Comido Education Centre。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15年,校舍的從鐵皮屋到水泥建築;黃土操場舖上石頭,不再晴天塵土飛揚、雨天滿地泥濘;學生從原本32人,成長到320人,而且有完整的八個年級;教職員從4位增加為12位。五千多個日子以來,不變的是Melody的堅持,她相信辦學這條路是對的。

這處貧民區,隨著工廠興起,居民愈來愈多,估計有20 – 30萬人。車停在最外圍,再走路大約20分鐘,才會抵達學校。而貧民區的最裡面,大約還要再走2小時。這條Kwa Njenga的主要道路,有不少店家,賣衣、賣菜,賣現炸Mandazi (類似台灣的油炸雙胞胎)、現烤的印度餅(Chapati)和玉米(Mahindi Choma),有人形容為「貧民區的忠孝東路」,但Melody稱它為「恩典之路」。

這是一條黏黏濕濕又軟軟爛爛的黑色泥路,塑膠袋,菜葉,雞、羊等動物的排泄物,孩童隨地便溺,和混雜各種氣味的空氣,遇到大大小小的水坑,或者跳過去,或者跨開大步,踩著石頭走過。

「為什麼在這裡創辦學校?」Melody歸於神的旨意。Melody和先生James,原本住在Kwa Njenga貧民區附近的社區,一街之隔,卻是截然不同的生活環境,1995年十月,James有一天到這裡買東西,聽見召喚:「Give my love to them.」。接著Melody巧遇這一區的行政首長與副首長,對方承諾免費提供土地辦學校,看似水到渠成的發展,卻暗藏「潛規則」,但Melody和James的愛心,超越宗教與種族藩籬,得到了當地居民與穆斯林媽媽們的支持,終於突破困難,順利取得土地。

除了要與官僚體系打交道,Melody還要面對一連串肯亞鄰居的疑問,「妳怎麼敢去?」「為什麼不敢?」,勇氣和堅定,是Melody的答案。「這裡的孩子和一般孩子沒有兩樣,唯一的不同,是他們生在貧民區」。他們的家長,一天收入,大約是1美金。

1998年1月,半木頭半鐵皮的「雙子星」(twin building)在貧民區落成,一邊是教會,一邊是主日學及行政辦公區。Melody沒想到,來主日學的孩子,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這個意外的發現,讓Melody決定擴大服務範圍,而這也就是Comido Education Centre的前身。

本篇文章共 6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790

喜歡這篇文章嗎?

謝幸吟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