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在IC設計公司工作的工程師發文表示,自己的年薪約700萬元,被動收入則有200萬元,不過一年必須繳200萬元的稅,讓他「很吐血受不了」,因此向網友詢問「節稅」的方法,意外引起許多網友共鳴。
原PO在Dcard上透露,自己的年薪高達700萬元,另外有股利約200萬,不過一年必須繳稅約200萬元,「每個月的薪水繳分期的稅就飽了」,因此想了解有無節稅的方式,「有沒有可能自己成立公司,把薪資收入都轉掛在這家公司裡,我所有開銷就從該公司的稅前花費?或是成立基金會捐錢給自己的基金會等方式?」
原PO坦言,雖然大家可能覺得這收入很高,但其實繳完稅再扣掉家庭開銷,真的沒有剩很多。更讓他感到無奈的是,看著小孩同學的家長很多是開公司,花費都是報公司帳,出國搭機一律商務艙,「而我只能窩在經濟艙…感嘆稅負不公啊」。
不少網友留言分享自身經驗,「我去年一共繳了280萬,我都研究過了,行不通,最多就扶養報好報滿,長輩有重大傷病卡的要記得拿證明,抵扣會多一些。基本上報稅軟體都列得清清楚楚,一毛錢都少不了」、「繳110萬路過,認真回沒法,與其給政府我最後選擇都捐錢,給需要的NGO,順便抵稅」、「問過了,所得稅就別想了,問過相關專家,台灣就是所得稅幾乎無法節稅」。
針對原PO提出的方式,也有人表示,「現在連自己作帳的私人企業都很難避,國稅局會查到翻,從境內查到境外,每一間子公司的帳都翻出來看」、「曾經請會計師用作帳的方式避稅被抓到,國稅局把我公司十年的帳都拿出來查」。
如何合法節稅?網友分享4個方法
1. 6%自提,風險極低,除非政府倒了,提好提滿。
2. 買房,房屋貸款可以抵稅,台灣房價還沒大幅下跌過,但地點一定要注意要買重大建設旁邊,擺10年幾乎沒有賠錢的,缺點是錢會不好動用。
3. 投資型保險,錢拿回來時候不用扣稅,但目前都不划算,不如直接投股市。
4. 投資美股,除非個人年收入超過1000萬元,否則不大會課到投資美股這一塊,買VOO、VTI、QQQ這類算穩的,不要隨便賣出,20年長線歷史上顯示沒有賠錢可能,但萬一臨時缺錢變現可能有賠本的可能。
完整討論請至:「請教節稅的方式」
責任編輯/趙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