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階段:定位與自然相關揭露(Locate),包含企業足跡、自然相關議題、地點識別優先性、部門鑑別,了解企業執行專案產生哪些生物多樣性影響
第二階段:評估依賴與衝擊(Evaluate),涉及自然環境與生物多樣性鑑別,依賴與影響識別、依賴及衝擊分析,比如供應鏈對自然環境及生態影響
第三階段:評估(Assess)實質重大風險與機會
第四階段:準備(Prepare)作出回應與報告,涉及策略與資源分配,並展示揭露行動
公司經營與發展正在受到氣候變遷、自然環境、生物多樣性的衝擊,這是人類歷史上從未發生過的。例如,一個賣蜂蜜的公司,可能會因為全球蜜蜂正在滅絕,而遭受到自然環境衝擊,大幅影響財務表現,這就是要在TNFD報告書中揭露的。
而茶產業也是,相同的人力資本投入與種植面積,2021年臺灣茶葉年產量減少30%,正是因為極端氣候帶來的嚴重乾旱所致。自然環境議題已經不是社會公益,而是直接影響公司利潤與財務績效,這也是TNFD報告書要呈現的。Apple蘋果這幾年與美國緬因州北卡州合作造林專案,部分區域種植長葉松和白色雪松提供保育類蝴蝶棲息,提高生物多樣性,這就屬於TNFD報告書的揭露項目。
我非常樂見這樣的演化,因為這對森林來說是大利多。我之前的文章提到,這幾年大家很喜歡以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當企業開始評估自然環境風險,這些以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案例如森林碳權等,將會更受到重視。這80幾個國際組織及倡議雖然不會全部存活下來,但這一點都不重要,有一天我們會像樹木一樣死去,新的樹木會從我們身邊長出來,我們將會演化出衡量價值的新思維,這才是這個世界共同的語言。
作者介紹|柳婉郁
一個充滿理想與熱情的環境經濟學家,專注研究如何把森林換出更多的環境效益,例如種樹生碳權。掌握植樹造林負排放技術,在近年碳中和及淨零排放成為顯學之後,成為企業詢問度最高的農牧業碳權達人。目前擔任國立中興大學森林學系教授及綠學院綠色帶路人。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綠學院(原標題:從TCFD到TNFD到底有完沒完!企業還得替環境及生物多樣性負責?)
責任編輯/趙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