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涉及人際吸引力最基本的假設是:讓我們感到被吸引的人,他們的出現往往能給我們帶來回報,而且這種回報可能是直接的。比如,與對方交往所帶來的積極面—享受對方把注意力全部放在自己身上的感覺;也可能是間接的,比如,第一次認識某人的時候,剛好自己喜愛的球隊贏了比賽,讓你很開心,那麼下次再見到這個人時,你可能仍然會覺得很快樂,這種因為環境帶來的情感基調,也會讓你覺得某人是個有吸引力的人。善用這種間接的回報,就可以用來提升他人對你的好感度。
另外,還有兩項重要的吸引力法則。
一、接近性效應
想要與對方產生良好的關係,彼此所在的位置越接近,關係就容易越好。比如你的同學、同事、社團朋友、客戶、鄰居等,因為距離相近,彼此有很多互動的機會,也累積相同的回憶,就會更容易互相瞭解,進而建立情誼。
有個經典的笑話就說明了接近性的重要:有個男孩子曾寫給女友數百封信,懇求她嫁給自己,而她最後確實也結婚了—但新郎是那位送信的郵差。
接近性效應的基礎在於「熟悉度」,或說是「建立熟悉感的機會」,因為人類的本性就是不喜歡陌生的感覺,並且害怕未知,總是喜歡親近自己所熟悉的東西。
二、相似性效應
興趣相同、品味相同、成長經歷相似,甚至性格相近⋯⋯等,都可以提高你和對方彼此的吸引力。「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說的就是這一點。
研究指出,當別人的意見與自己越相似,我們就越容易喜歡對方。而在與他人相處之後,我們也比較容易對那些與自己有相似性格的人,產生較高的好感。甚至,在外表方面(例如髮色、戴眼鏡與否),我們也常在無意識的情況下,選擇和自己外形相似的人交好。
也就是說,我們都容易對那些與自己「相似」的人,產生更親近的關係,不論是性格、意見,或僅僅是外表上的特徵,也不論自己在意識層面上是否有察覺此一傾向。
如何讓人喜歡你?
每個人都希望能博得他人對自己的好感與認同,而這件事其實是可以透過心理學效應進行練習的。
一、變色龍效應
自然地模仿他人的姿態和語言,能使別人喜歡你。當然,是要模仿他人高興的表情或者不經意的小習慣,而非對方的消極表情(如:生氣)。
模仿他人的行為有利於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人們往往會模仿自己讀過或聽過句子中的語法,又因為行為會影響態度和情感,這種模仿也會令你對他人感同身受。
比如,在和別人線上溝通或聊天時,適當合宜地模仿對方標點符號及表情符號的使用習慣,可能就會增進彼此順暢地溝通,甚至增加好感度。
二、富蘭克林效應
富蘭克林是美國十八世紀著名的發明家,也是位傑出的政治家。他曾經很想與賓州立法院的某個議員合作,但這位議員是出了名的難纏且鐵石心腸的人。那麼,富蘭克林是怎麼做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