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皆因小事起」這是智慧的所羅門國王說過的名言。故事「摩德納的水桶」就是這句名言最具代表性的例證。西元1005年,摩德納聯邦的幾個士兵帶著這個著名的水桶跑到了波羅尼亞國下屬的一個共和國裡去了。這其實是一件芝麻大的小事,但卻成了一場戰爭的導火線,這場戰爭歷時竟達十幾年。
由多國參與的克里米亞戰爭也是因一件小事引發。在耶路撒冷聖墓中擺放著一個神龕,當時土耳其宣稱其屬於本國基督教會所有,並擅自將神龕裝在盒子裡鎖了起來。不料土耳其的這一行為激怒了希臘君民,他們要求土耳其交出盒子的鑰匙,但土耳其拒絕交出。於是,雙方展開了爭奪戰。後來,拉丁教會的代表法國和希臘的保護國俄國也參與了進來,問題越來越複雜化,俄國指令土耳其對希臘的教會給予補償,但土耳其拒絕執行。由於英國有史以來就是土耳其的護衛者,所以沒有理由不加入到土耳其一方,與其共同反擊法國和俄國。這樣,因一把鑰匙引發的紛爭愈演愈烈,最後,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幾杯酒竟顛覆了一個強盛的王朝,改寫了法國的歷史。當時法國王位繼承人奧爾良公爵擁有很高的威望,一日,他去朋友那參加宴會,酒桌上奧爾良大公興致高漲,加之朋友們的力勸,多喝了幾杯。宴會結束後,他叫來一輛馬車準備離去。可是,就在他踏上馬車的一剎那,馬匹突然有些受驚,猛抬起前蹄將他大頭朝下摔翻在人行道上,昏死過去。如果不是那幾杯酒,他也許會急時抓住馬車上的攔桿不被摔出去,或者,即使被摔出去,也不至昏迷過去,還有醒過來的可能。但是,他再也沒有醒來。就是這幾杯酒使他丟掉了王位繼承人的頭銜,使他的家人流放異鄉,家族的巨額財產也全部被充公。
大約在半個世前的一個清晨,一個信使員給一家鄉村客棧的老闆娘送來了一封信,老闆娘接過信仔細看了看,又原封不動地把信還給了信使,說自己拿不出昂貴的兩先令郵費,這時候,客棧裡的一位客人剛好走過來,聽到老闆娘的話,堅持要替她交付郵費,但被老闆娘拒絕。等信使走遠後,老闆娘將實情告訴了這位客人。原來,那封信裡根本沒什麼內容,是老闆娘和她的弟弟早就約定好的,寫信的時候只要在信封上做一些特殊的記號,他們就會彼此明白對方近況很好,這樣既省去了昂貴的郵費,又可以免遭擔心之苦。這位客人聽完事情的原委,即刻做出了一項重要決定—改革郵政制度,降低郵費。其實這位客人就是當時著名的國會議員羅蘭德·希爾(Rowland Hill)。一件小事,使成千上萬的英國貧民免受相思之苦,其力量真的不容忽視!
提起參軍,尤利西斯·S·格蘭特(Ulysses S. Grant)將軍總是意味深長地說要感謝他的母親,感謝母親讓他去借奶油這件小事,他說,要不是那天母親要他到鄰居家去借奶油,他就不會在路上得知西點軍校正在招生的訊息,就不會半路去申請到西點軍校的名額,也就沒有機會接受正規的軍事教育,更不會有在國家的危機中大展才能的機遇,當然,他今天擁有的一切,以及總統的寶座就更無從談起了。
世界上很多重大發現都源一件小事,比如赫庫蘭尼姆古城遺址是一個礦工在挖井時偶然發現的;馬德拉群島現於一次錯誤的航海冒險事件。
還有很多發生在人類身上的始料不及的小事。芝加哥的一個10歲男孩在削蘋果皮的時候不小心劃破了手指,結果沒過幾天竟死於破傷風;在洛山磯,一個人從床上跳下來,剛好踩在一顆釘子上,穿透了他的腳心,10天後,這個人因醫治無效早早離世了。
人類至今難以攻克的疾病之一就是血液中毒,但感染病毒的途徑看起來卻與之大相逕庭。一個人疊紙時被銳利的紙邊緣劃傷後,毒素就從這個小小的傷口乘虛而入,使這個人很快就停止了呼吸;一個愛乾淨的人,有一次剪指甲時不小心剪掉了指甲裡面的嫩肉,一個星期之後他就含怨死去了。
一位先生迎著風趕去上班,由於時間比較緊,他沒在意掉進眼睛裡的一小粒灰塵,幾天後,當他感覺到不舒服去看醫生時,才知道已經來不及了,他的整個半邊臉都腫了,毒素發作,3天之後他就死了。有一個法國人,再過幾天就年滿50歲了,他額前有一縷白頭髮很顯眼,這讓他還不滿30歲的未婚妻覺得很難看。於是,為了取悅未婚妻,法國男人拔掉了這縷白髮。但是,他注意到被拔掉頭髮的那塊頭皮有些紅腫發炎,似乎還有擴散的跡象。於是,他去醫院向一位皮膚科大夫詢問,得到的答案令他非常恐慌,他被告知生命垂危,後來儘管他嘗試了很多方法,也未能挽回生命。英國王妃愛麗斯·克麗斯特貝爾·蒙塔古-道格拉斯-史考特(Alice Christabel Montagu-Douglas-Scott)為了滿足身染白喉病的兒子最後一個願望,深情地親了他一下,不想,就是這最後的一個吻使自己也丟掉了性命。
忘記在字母「t」上加一橫,或者因大意沒有在字母「i」上加一個點,都有可能讓你因此而損失萬貫家財或錯失發財良機。
匈牙利奈米斯村莊的130間房屋毀於一個玩火柴的小男孩之手,全村的男女老少不了不上街乞討以度眼前危機。
「小錯誤的可怕之處在於它不會總是停留在原有程度上,小錯誤往往會帶來大災難。」
列車員或工程師的手錶若因某種原因走慢了兩分鐘,那麼兩輛滿載乘客的快速列車就有可能猛烈地撞在一起,這麼細微的一點疏忽,卻可能會製造出震驚全世界的慘聞,有多少幸福的家庭要受失去親人的痛苦,有多少孩子會失去父親或者母親,又有多少快樂的人從此心情鬱悶,孤苦一生。
要麼不做,要做就做最好,一個人做自己要做的事應該有這樣的態度:要麼不做,要做就做最好。
對成功的期盼來自四個字—「盡力做好」,這就是渴望取得成功這一心理的根源所在,你也許已經無數次地聽到或使用過這四個字。騎車郊遊,或到公園悠閒漫步,這又有什麼不對的呢?在生活中,為什麼不能僅僅去做一些事情,而並不一定非得「盡力做好」呢?「盡力做好」這種迷思會使你既不能嘗試新的活動,也不能欣賞目前正在從事的活動。
有一位名叫盧安的高中生,18歲。她滿腦子都是想要成功的概念。她是個標準的資優生,踏進校門以來就一直如此。她每天花大量時間拚命讀書、做作業,因而沒有時間度過自己想過的生活。她簡直就是一架儲存書本知識的電腦。盧安非常羞於和男孩子接觸,長到這麼大還從未與男孩子牽過手,更別說約會了。她養成了一種神經性抽搐的習慣,每當與人談及她的性格時,她的面部就會抽搐。盧安一心想做一個成功的學生,並因此忽略了人生的全面發展。
後來,她找到了一位諮詢專家,專家問她,在她生活中什麼更重要一些,「是你的知識,還是你的感覺?」—她自己也搞不清楚。儘管她是個出類拔萃的資優生,但她的內心卻並不安寧,而且非常不快樂。在幾次向諮詢專家求助以後,她開始重視自己的情感,她用學習課程的頑強精神來學習新的思維方法。一年之後,盧安終於發生了很大的可喜變化:她在大學一年級的英語考試中有生以來頭一次得了個3分,她的媽媽非常擔心。於是又找到了諮詢專家,而專家欣喜地告訴她媽媽,這是件大好事,正說明她女兒在其他方面開始有所用心,說明她開始全面發展;當媽媽的應該好好為她慶賀一番。
作者介紹|溫亞凡
長年旅居美國,從事國際貿易。對猶太學及以色列學抱持相當濃厚的興趣,特別崇拜羅斯柴爾德家族,徹頭徹尾的行動派。座右銘是一句猶太格言:「人生之門不是自動門,若我們不主動推開或拉開,它就永遠關閉著。」著有暢銷書《脫貧者》、《猶太心機》、《奧客心理學》。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財經錢線文化有限公司《行動力革命:嚴重拖延症、假完美主義、僵化式思考,「思想的巨人,行動的侏儒」說的就是你這種人!》(原標題:謹防疏忽釀大禍)
責任編輯/陳奕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