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比例》比文言文比例更重要的事—從北美語文高智能教育談國文教改

2018-09-16 09:00

? 人氣

AP第二部份寫作(2小時)又分為文學批評和自由論述兩項。比方學生就修辭策略、意象、語氣、句法和架構佐證闡述楚門・卡波堤 (TrumanCapote) 的《冷血》(In Cold Blood) 開場,討論作者對堪薩斯農村霍爾母鎮 (Holcomb) 的觀點;至於論說文,應試者必須在40分鐘之內從七篇主題相仿但文類殊異的文件(譬如美國憲法第五修正案、統計圖表、政治諷刺漫畫、社論、短篇故事、散文、電視新聞報導、心理學研究論文),挑出三篇針對議題鋪陳個人觀點,議題可能是言論自由、國家是否有權徵收私有地、物質主義是否促使美國人失去生活意義等等。以上文本學生並未在課堂上學習過。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如果英文成績突出,並希望具國際視野,或基於更實際的理由,希望高中文憑能被世界各地大學認可,另一種選擇是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以下簡稱IB)。IB是高中11、12年級為期兩年的套裝學程【註1】,其中英文課修習的內容不限以英文書寫的作品,但絕大部分都是在二十世紀或當代作品。

一般來講,IB英文教材延伸至世界文學,學習目標比AP更重視批判思考 (critical thinking)【註2】,對學科作業的要求篇幅更長,規模更大,評量方式沒有是非選擇題,只有口頭或書面報告。比方作業是兩千字報告評論馬奎茲預知死亡紀事的社會及宗教脈絡,隨堂考試則是老師即席要求學生從六首英詩抽出一首評析。此外若修IB Diploma【註3】另有學習理論 (TOK: Theory of Knowledge) 的課程,並且須在畢業前針對某學科繳交四千字論文 (Extended Essay) ,這份論文可能跨及歷史、生物、物理各領域,基本上必須遵行MLA或APA論文體例。

以筆者小兒研習的教材為例,除了莎士比亞的奧賽羅、其他作品包括加拿大作家麥可・翁達傑 (Michael Ondaatje)的《追憶家史》(Running in the Family),伊朗作家瑪嘉 ·沙塔琵(Marjane Satrapi) 連環圖小說(Graphic Novel 另譯:視覺文學) 《茉莉人生》(Persepolis),法國作家沙特的劇本《無路可逃》(Huis Clos), 哥倫比亞魔幻寫實大師馬奎茲的小說《預知死亡紀事》,三島由紀夫的《潮騒》, 奈及利亞作家奇努阿・阿切貝 (Chinua Achebe)的《生命中的不可承受之重》(Things Fall Apart)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