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門宴上,項羽為什麼不殺劉邦?因為對他而言,達成這1事更重要

2024-06-28 11:32

? 人氣

秦軍主力四十萬雄師包圍鉅鹿城,趙王被困,趙國正在滅亡的邊緣。燕、代、齊、楚各國都發兵來救,但大家都被秦軍嚇怕了,全都龜在旁邊不敢動手,這就是成語「作壁(防禦工事)上觀」的由來。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圖/好人出版提供)
鉅鹿決戰(圖/好人出版提供)

宋義所率楚軍也隔水觀望,館長項羽這個爆脾氣十分不滿,你帶著我們項家的兵在這裡當孬種,你宋義算什麼ㄐㄅ啊?項羽勸諫失敗,就又一劍砍了人家腦袋(咦我為什麼說又?)。其他將領有沒有意見?當然是沒有、沒有、沒有, 通過。於是項羽帶兵過河,令士兵打碎鍋子、鑿沉船隻,表示不幹爆秦軍誓不回家,此即「破釜沉舟」的由來。楚軍神勇無雙、殺聲震天,個個都能打十個,九戰九勝,閃電擊潰秦軍,生擒主帥王離。

「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圍觀不敢參戰的孬種全看傻,等項羽擊破秦軍才如夢初醒,下場幫忙收尾。戰後項羽召見他們開會,諸侯「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只能跪著用膝蓋走進會場,不敢抬頭看戰神項羽一眼。

鉅鹿之戰過後,項羽不但奪回楚軍兵權,更隱然成為諸侯共主。又與剩餘的二十萬秦軍周旋半年後,秦軍主帥被迫率軍投降。項羽怕二十萬降兵日後反抗,遂將其全部殘忍坑殺,隨後揮師秦都咸陽。鴻門宴上幹嘛不一劍砍了劉邦腦袋?接著就是課文〈鴻門宴〉的內容。

(圖/好人出版提供)
此時我腦中的諸侯膝行而前(圖/好人出版提供)

項羽為何鴻門宴上不一劍砍了劉邦腦袋

略過那些華麗到疑似腦補的枝節,〈鴻門宴〉的主線是:此時劉邦已經先一步繞後攻入咸陽,本想將秦地直接據為己有,卻差點被項羽爆打,於是趕快去找項羽道歉解釋:「都是誤會,我有乖乖等你過來辣!」這一課最核心的問題莫過於「項羽為什麼不殺劉邦?」

傳統的解釋就是范增說的「大王為人不忍」、韓信說的「婦人之仁」,司馬遷也有意往這個方向引導。但只這樣解釋,未免膚淺,也太瞧不起政治人物了。要說明這個問題,有幾件事應該要先知道:

1.【國際秩序】

滅秦戰爭的主要訴求是恢復六國,即重建秦代以前諸侯林立的封建國際秩序,並非「換人做做看」。這跟之後的各朝代換是完全不同的。

2.【項劉關係】

劉邦跟項羽本來是好基友,並且當下名義上都還是「楚將」,算同事而非上下級。不要被課文一口一個「大王」、「項王」給誤導了。

3.【項羽地位】

項羽才剛剛以軍功奪回兵權、震懾住諸侯,還並不是名正言順的共主。

4.【兵力對比】

劉邦經過沿路兼併、徵兵,已經成為十萬兵的大軍閥。而課文寫項羽有四十萬兵,但其實包含當時膝蓋走路的各諸侯軍,本人麾下楚軍精銳很可能不足十萬。

5.【懷王之約】

此前有所謂「懷王之約」,說誰先攻入咸陽,就能佔領秦地為王(注意是成為封建秩序下的其中一個諸侯王,而不是說號令天下的帝王)。本質上類似二戰後聯合國接管戰敗國,只是不打算還。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