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服務卻晚景淒涼的老頭子
「老頭子」從年輕時就喜歡到處服務他人,對於公共事務的關心總是全心全意,他從公車司機的崗位退休後,更是全職投入公益服務。但我認識他七年多以來,從沒見過他的家人一起來參加協會的活動,他總是說家人忙。
這幾年他身體各方面退化的速度飛快,牙齒不好,飲食營養不均,身材非常瘦弱,精神越來越不好,後來他連穿戴整潔都顧及不了,身上的味道更讓他的社交出現問題。有時候他沒來參加活動,我們才發現他自己一人獨居,家裡連電話都沒裝,也不喜歡跟家人往來,即使弟弟與弟媳住在樓上,也都難得見到他一面,只因為他喜歡幫助別人,卻不要別人幫他,他覺得丟臉。
有一天他拉著行李箱來協會經營的社區照顧服務據點找我,問他能不能去住養老院。我說當然可以,而且我們之前一起去服務的養老院,離他原本居住的地方很近。他想把房子賣掉,支付養老院的費用,我認同他的規劃,因為他的確需要被照顧,才能有正常生活起居。在養老院至少有穩定的三餐,也有人打掃清潔,還能好好洗澡,也有人幫洗衣服。
但再經過半年,他已經瘦的不成人形,不但快走不動了,房子還沒有賣掉,身上也沒什麼錢吃飯;有時候里長還會發現他就睡倒在公園、便利商店門口等地方。雖然社工早就介入關懷,但家屬表示老頭子沒有住安養院的意願,他有房子、有妻子、有兒子;即使社工想要將他安置,也沒有權力,只能勸說。看著他老人家幾年前還風風火火的到處為人服務,卻在幾年內變成街頭遊民,真是令人鼻酸,不勝唏噓。
認識安養信託機制
看著「老頭子」淒涼的晚景,我開始思索,應該做些什麼,讓每個人在還保有自主意識時,做好財務規劃,畢竟沒人能保證自己不失能,不失智。因為我在電台有主持財經廣播節目,對於個人資產規劃的相關議題本來就有留心,且當社會大眾把討論焦點放在如何做好退休的財務規劃時,我發現包含銘傳大學金融科技創新研究中心的李智仁執行長,在《信託敲敲門:樂齡理財,人生更精彩》一書中,提到金管會所推動「信託2.0:全方位信託計畫」,以及中華民國信託業商業同業公會、家族信託與高齡金融規劃顧問師廖一聰,都曾撰文提到的安養信託的益處,讓我領悟到,唯有懂得運用安養信託,才能安享晚年。而且越早規劃越好,千萬別以為什麼都可以自己來,尤其是與錢有關的事情,最好是在自己腦袋清楚的時候就先安排好。
這幾年國內各大銀行也逐步跟上趨勢,紛紛推出不同的安養信託方案,但一般人對於許多金融專業術語都未必能一知半解,更何況是對信託概念十分薄弱的長輩們,如果直接推薦長輩們,將自己的財產交付給銀行安養信託,他們未必能接受。我再度開始思索,如何用最簡單的說明,引導這些常來社區照顧關懷據點上課的長輩們,尋找適合的財務信託方案。於是我主動與中華民國信託業商業同業公會聯繫,熱心的公會祕書立刻就引薦了任職於合庫金控的蔡森益副理,請他來據點與長輩們介紹安養信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