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次數夠多,51%成功就能賺錢了!高頻交易者的邏輯:用大數法則累積獲利

2024-07-20 09:10

? 人氣

週末假期結束或消息發布後,那些交易員會馬上買回原本的部位,助長價格反彈,所以,大獎章會在他們賣出時買進,等到他們沒有風險疑慮而買回時,再賣回給他們。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們在經營保險業。」伯利坎普告訴史特勞斯。

外匯市場的異常尤其誘人。從德國馬克賺到錢的機會似乎特別多,這個貨幣如果某天上漲,第二天也上漲的機率出奇的高,如果下跌,通常第二天也會下跌,不管是按月、按週、按日或甚至按小時來比對,都會出現同樣的連動,德國馬克的走勢往往會從某段時間延續到下一段時間,同個走勢持續的時間超乎預期。

如果扔一枚硬幣,連續扔出兩次頭像的機率是25%,但這次扔和下次扔不會有任何相關。但是,史特勞斯、勞佛、伯利坎普卻發現,德國馬克任兩段連續時間的走勢相關性高達20%,也就是說,有超過一半的機率會出現重複。相較之下,他們發現其他貨幣任兩段連續時間的相關性大約是10%,黃金是7%,活豬和其他原物料商品期貨是4%,股票只有1%。

「時間長短似乎不是重點,」伯利坎普有一天告訴同事,帶著驚訝:「統計上都會出現同樣的異常。」

某一段時間跟下一段時間之間的相關性,不管頻率多少都不該發生的,至少當時擁抱效率市場假說(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的經濟學家大多這麼認為。根據效率市場假說,要利用價格異常來打敗市場是不可能的,因為根本就不會有異常存在,只要一有異常被發現,投資人就會介入將異常去除。

從德國馬克觀察到的連動現象實在太出乎意料,日圓的連動甚至更強,伯利坎普團隊覺得有必要了解背後可能的原因。史特勞斯發現有學術論文提到,全球各國的央行都不喜歡貨幣價格突然變動,因為會對經濟造成混亂,所以他們會介入來減緩劇烈變動,漲跌都是,如此一來,就會延長那些走勢持續的時間。在伯利坎普看來,從伊士曼柯達這種大企業做決策之緩慢,就可看出左右貨幣價格變動的經濟力量很可能一上演就是好幾個月。

「人對習慣的堅持往往很久,久到不應該。」他說。

貨幣價格變動只是大獎章日漸增多的可買賣效應(tradeable effects)之一,這是他們發展出的術語。伯利坎普、勞佛、史特勞斯花好幾個月鑽研數據,長時間黏在電腦前,觀察價格如何因應成千上萬的市場事件;西蒙斯每天都會報到,不是本尊現身就是打電話來,分享如何改進交易系統的點子,並且鼓勵團隊把重點放在挖掘別人輕忽的「細微異常」。

除了清楚好懂的規律之外,伯利坎普、勞佛、史特勞斯開發的系統也能揪出不同市場中難以辨識且無法輕易解釋的規律,這些趨勢和異常往往來得很快,以致於大多數投資人難以察覺;而且這些異常非常微弱,所以他們稱為幽靈,出現的頻率又高到必須加入他們的交易裡。西蒙斯開始接受「背後原因並不重要」的觀點,能賺錢才是重點。這群人一面努力辨識市場過往的行為模式,一面動用一項大優勢:他們的價格數據精準度遠勝對手。幾年下來,史特勞斯已收集到盤中交易量和價格的分筆數據(tick data),涵蓋各種期貨,都是其他投資人辨識不出來的細微資料。1989年之前,艾克斯康跟多數投資人一樣只仰賴開盤和收盤數據,當時史特勞斯收集的盤中數據幾乎無用武之地,但隨著更現代、更強大、每秒可執行百萬個指令的電腦進駐新辦公室,他們開始有能力快速拆解史特勞斯收集的價格數據,得出數千個在統計上有意義的觀察,揭開過去察覺不出的價格規律。

「我們知道我們已經存了不少盤中數據,」史特勞斯說:「不是非常精確,也不全是分筆數據。」但是可靠性和數量都遠勝別人的數據。

作者介紹:古格里.祖克曼(Gregory Zuckerman)

《史上最大交易》(The Greatest Trade Ever)和《頁岩油商》(The Frackers)的作者,也是《華爾街日報》的特約撰述,主要報導金融機構、人物專訪、企業等,亦從事避險基金和其他商業調查報導,他曾三次贏得財經新聞界最高榮譽的羅布獎(Gerald Loeb award)。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天下文化《洞悉市場的人:量化交易之父吉姆‧西蒙斯與文藝復興公司的故事》

責任編輯/郭家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