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看起來聰明的人、聽起來聰明的人、能為他們的判斷講出一番有說服力道理的人,這種做法可能是合理之舉,但是這項策略有缺失,甚至會適得其反。那麼,還有其他方法可以讓我們找出真正的專家嗎?擁有頂尖判斷力的人還有其他可以辨識的特質嗎?
認知風格
無論智力如何,人的認知風格(或是說處理判斷工作的方法)有別。現在已經開發出許多用於描繪認知風格的工具。這些評量都與心智能力相關(也彼此相關),不過它們衡量的是不同的事物。
其中一項評量就是認知反射測試(cognitive reflection test, CRT)。這項測試因為一個現在無所不在的「球與球棒」問題而聞名:「一支球棒和一顆球總共要花1.1美元。一支球棒比一顆球多1美元,那麼一顆球要多少錢?」其他用於評量認知反射的問題還包括:「如果你參加一場跑步比賽,你超過第二名的選手,那麼你是第幾名?」認知反射測試問題的目的是衡量人抗拒第一個浮現腦海(而且是錯誤)的答案的傾向(在球與球棒問題中,那個出於直覺的錯誤答案是「0.1美元」,至於賽跑問題,則是「第一名」)。認知反射測試的得分較低,和許多真實世界裡的判斷和信念都相關,包括相信鬼魂、占星術和超能力。這些分數能用來預測人是否會對離譜的「假新聞」信以為真。它們甚至與一個人有多常使用智慧型手機相關。
許多人把認知反射測試視為衡量一個更廣泛概念的工具:運用「反省思考流程」與「衝動思考流程」的傾向來比較。簡單來說就是,有些人遇到問題時喜歡深思熟慮,而有些人在面對同樣的問題時,往往會信任他們衝動之下的第一個念頭。以我們的用語來說,認知反射測試可以視為人們仰賴系統二思考(慢想)而不是系統一思考(快思)的一項衡量指標。
還有其他的自我評量也是為了評估這個傾向而開發出來(當然,這些測驗都交互相關)。例如,認知需求量表(need for-cognition scale)是問受測者想要多努力去思考問題。要在這個量表得到高分,你要同意「我通常會設定唯有耗費相當多的腦力才能達成的目標」,而不同意「我覺得思考不是有樂趣的事」。高認知需求的人通常比較不會受到已知的認知偏誤所挾制。還有些文獻指出更奇特的關聯:如果你會避免閱讀爆雷的影評,你可能具備高度認知需求;在認知需求量表得分低的人則喜歡爆雷的故事。
由於那份量表是採取自我評量的方式,而且明顯合乎社會期待的答案,因此它引發相當合理的質疑。一個想要給別人留下好印象的人,幾乎不會贊同「我覺得思考不是有樂趣的事」這樣的論述,基於這個原因,出現了其他旨在衡量技能、而不是採用自我描述的測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