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市場商機龐大,吸引大批外國企業越洋而來,並憑著品牌的國際知名度,迅速拓展業務。不過,時勢逆轉,如今要真正大賺人民幣,顯然沒有這些外國品牌當初所預計般唾手可得。
走進中國的美國企業之中,最具代表性的,包括了星巴克和蘋果。但這兩家行業知名巨頭,如今在中國都面臨著嚴峻挑戰。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指出,這跟近期關係惡化的中美貿易戰(暫時)無關,最大原因是中國市場湧現本地競爭者,而國民財富逐漸增加。
中國市場研究集團(China Market Research Group)駐上海分析師 Benjamin Cavender 形容,家喻戶曉的歐美企業,過去都依賴品牌形象「賣埠」,然而,在今日的中國,這招已不再有效。「因為中國消費者的口味,轉變得很快。」
以蘋果為例,中國的智能手機市場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重整版圖,蘋果的 iPhone 無疑失去了當初的創新地位。儘管 iPhone 在美國市佔率高達 40%,但過去兩年,面對中國手機生產商的親民定價和鋪天蓋地的宣傳廣告,激烈競爭之下蘋果後勁不繼,在中國的市場佔比經已大幅銳減至不足 10%。
近日上世的最新型號 iPhone XS 和 iPhone XS Max,明顯增加了能吸引中國消費者的元素,例如雙卡功能及更大的螢幕尺寸。不過市場反應未見熾熱,Cavender 對這種小改變能否刺激實際銷量抱持懷疑態度:「我覺得蘋果正在打一場會失敗的仗。」
至於星巴克,近年亦陷困於中國消費者喜好轉變太快的問題。這家美式咖啡連鎖企業,現時在中國擁有超過 3,000 間分店,而中國也是星巴克其中一個最重要的銷售市場。但在今年 6 月份,就在星巴克宣佈將加快中國市場擴張步伐的數週後,其業務增長突然放緩。
跟蘋果一樣,星巴克裹足的原因之一,來自一家新興的本地競爭對手: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後者在中國僅僅成立一年,而且在國際未有知名度,但如今已在當地開設超過 500 間連鎖店,擴張速度更勝跨國企業星巴克。瑞幸咖啡的競爭優勢,在於準確切合了中國顧客的消費模式,主力經營網購,並提供線上支付和送貨服務,而最近中國消費者也愈來愈習慣使用像「美團點評」這類點餐速遞的手機程式。
Cavender 指出,由於手機支付風氣盛行,中國消費者「已經厭倦了排隊等候」。事實上,星巴克正試圖改變在中國市場的經營策略,包括在 8 月宣佈,星巴克將與中國最大電商阿里巴巴合作推出送貨服務,但 Cavender 形容:「星巴克對中國大眾科技的適應速度,始終太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