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救經濟為時已晚!學者示警:人民不滿情緒「轉向民族主義」引發政治不穩定

2024-10-15 15:22

? 人氣

中國經濟低迷,導致民間不滿情緒日益高漲,恐引發政治不穩定。(美聯社)

中國經濟低迷,導致民間不滿情緒日益高漲,恐引發政治不穩定。(美聯社)

多名學者分析,中國長期依賴銀行來承擔國有企業經營不善的後果,導致債券與貸款壞帳的增長,儘管,中國央行近期推出一系列政策以應對,但為時已晚,效果恐有限,同時,中國民間因經濟低迷導致失業率升高、社會不平等加劇的不滿情緒日益增長,甚至有可能轉化為民族主義的高漲。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學者:中國銀行體系風險增加

國策研究院與陸委會於14日共同舉辦「習近平主政下中國大陸的政治、經濟與社會發展態勢」研討會,邀請多位學者討論中國經濟的現狀。

美國現代中國研究中心董事長程曉農指出,中國未來面臨的最大風險在於其高度體制化的金融機構。

程曉農解釋,原因在於中國政府對每家銀行實施嚴格控制,雖然,這一機制雖然幫助中國在1996年擺脫了由國企經營不善引發的經濟困境,但也因此,迫使中國人民銀行(央行)不得不為大型國企提供資金,使得銀行體系的風險增加。

學者:刺激經濟政策時機錯失

另有學者認為,中國經濟之所以難擺脫困境,主要原因在於對內刺激經濟政策的出台時機過晚,再加上長期以來中國經濟發展重心一直放在製造業,對刺激消費支出的關注不足;對外則面臨美中貿易戰和技術脫鉤等挑戰,進一步加劇了中國經濟所面臨的嚴峻局勢。

美中貿易戰與技術脫鉤衝擊中國經濟

台新金控首席經濟學家暨永續長李鎮宇表示,早在改革開放時期,鄧小平的第六個五年計劃中,關於促進消費的內容僅占一頁,其餘大部分重點則放在工業與科技發展。

即便在習近平執政期間,經濟政策依然集中於推動半導體等行業,對於刺激內需的舉措仍然不足。

此外,韓國國家安保戰略研究院院長韓碩熙也指出,中國央行的刺激政策出台過晚,難以有效應對經濟危機,而且,隨著環境退化和社會不平等問題日益加劇,加上美國對中國的貿易制裁以及要求外國公司轉讓技術以換取市場准入,這些因素均進一步加劇了「技術脫鉤」問題,使中國經濟面臨嚴峻挑戰。

民間不滿情緒升高,民族主義或將抬頭

在經濟持續低迷的背景下,中國民間的不滿情緒日益高漲,抗議活動有所增加,這些情緒可能進一步轉化為民族主義的狂熱。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陳志柔表示,經濟問題導致失業率攀升,經濟問題導致失業率上升,社會不平等問題日益嚴重,民間抗議活動也隨之增加,「過去一年內從中國抖音平台上收集了36,000個抗議影片」,而這些抗議多為反映了經濟困境、房地產糾紛及勞工權益等問題。

國立臺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左正東則指出,中國年輕一代的社會動盪可能分為兩個層面,一方面,這種不滿可能引發政治不穩定,另一方面,中國政府也可能將這股不滿引導至民族主義情緒的高漲。

同時,經濟下滑也促使年輕人更加渴望體制內的穩定工作,這可能使他們更順從現有體制。

延伸閱讀:

中國房市回暖?十一假期看房比出遊人潮多 建案單日成交近16億,395套房源8小時賣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