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園在人類歷史中為何出現?他用哲學觀點解析:從動物園看出人類對其他物種滿滿的「惡意歧視」

2018-11-14 14:14

? 人氣

當人類社會建構起文明和工業,漸漸失去了與動物的交集,便創造了一個冒牌的大自然—「動物園」。(圖/好青年荼毒室)

當人類社會建構起文明和工業,漸漸失去了與動物的交集,便創造了一個冒牌的大自然—「動物園」。(圖/好青年荼毒室)

一講起動物園,我們便不期然想起獅子老虎等動物困在園內。其實,動物園是個很奇怪的存在,它是現代世界城市化後,人類把對原始自然的幻想,放置在市區中制度化空間(institutionalized space)裡的東西。[1]在宏觀層面,這個偌大的空間是遵守法律與維持地產利益的前提下,各方協調合作的結果;在微觀層面,它則有着如街燈與廁所等,各種各樣的人工設施。參觀動物園,好像是「親親一個虛擬的自然」。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動物園的源起

言及至此,不得不說一下動物園的歷史。翻查一下資料,最早的動物園是「維也納動物園」,興建於 1752 年,正值哈布斯堡時代。其後,法國亦於 1794 年在巴黎興建動物園。當時正值殖民時代,歐洲殖民者海外事業的成功,使歐洲各國王室增加了不少稅收。與此同時,王室與商人增加對城市的投資,使大量人民從農村走入大城市勞動,加速城市化(urbanization),形成了農村與城市之間人口此消彼長。

另外,歐洲人也借助建立動物園,炫耀自身殖民事業的成功。他們把世界各地的奇珍異獸當作戰利品,運回自己的國家展覽。這種心態其實帶着某種物種歧視(speciesism):這些都是比起人類次一等的生命,那些被抓回來的動物,並非什麼善良的動物,而是危險的野獸(beast),但現在「我們」都能把它輕易的抓住了。

當時除了展覽獅子老虎外,更有所謂的「人類動物園」:歐洲殖民地在 20 世紀初,西方人抓了不少土著作為展覽品,把他們困在動物園表演射箭等活動,目的是為了說明這些人類土著都是介乎人類與動物之間的存在,亦是不文明的野獸(uncivilized beast)。這種展覽的目的,某程度上是向公眾展示殖民者的成功,以獲得大眾的支持。

先不論以上的行為是否一種暴力,但從描述的角度看,我們可得知這些動物園於城市化、工業興起與啟蒙時代期間建立起來。而當時的動物園宣稱自己是以兩個目的建立的:第一是為了娛樂大眾,第二是為了推廣動物科學知識。

維也納動物園(~1910)(圖/好青年荼毒室)
維也納動物園(~1910)(圖/好青年荼毒室)

動物園的自然環境

無論任何一個動物園,都應該有一個基本設定,就是至少要有三個組成部分:第一是困住動物的管理員,第二是作為遊客的觀察者,第三就是被觀賞的生物,三者缺一不可。而「困住動物」,更是動物園與真實自然世界的重要區分。即使野生動物園,亦有限定的範圍,只不過是困着的地方更廣一點而已。這個做法的目的是為了觀賞者的安全,確保動物與觀賞者以一個安全的距離接觸所謂的「自然」。

第二個基本設定是,動物園的生物必須有「活」的可看,死了被當成標本的,就只屬於博物館。為什麼動物園必須有活的動物看呢?這是為了教育大眾科學知識,告知大眾原來活的動物在自然環境下是怎樣的。但是,這個「自然」肯定就不是原來那個自然,這是「受控的自然」,儼如實驗室環境的自然,否則你怎能看到獅子老虎除了睡覺,便什麼都不做?然後當遊客想看猛獸追捕獵物時,管理員便把活的動物放進籠裡,好讓猛獸表現一下自然狀態下的生物行為,讓遊客觀賞一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