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寡敵眾、屢屢大捷的名將「東方隆美爾」,卻遭蔣介石「猜忌」被長期軟禁、死在威權之下

2018-12-03 14:33

? 人氣

孫立人同麥克阿瑟握手致意。(圖/想想論壇)

孫立人同麥克阿瑟握手致意。(圖/想想論壇)

隨著中美貿易戰方興未艾、五眼同盟(FIVE EYES)擴大與德法日共享對中情資、澳新馬紐英又在南海進行海陸空聯合軍演,都突顯臺海關鍵地位的動輒得咎。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透過通過國防授權法,持續強化臺美軍事合作的臺灣放眼歷史,目光都聚焦在參與多國聯軍大戰略、又能以少勝多震爍古今,那個愛當兵的孫立人。

這個幾乎被臺灣遺忘的「東方隆美爾」,不但是維吉尼亞軍校傑出校友、古寧頭大捷背後功臣、同時也是臺北市榮譽市民大象林旺的飼主、臺中市首座紀念建築的戶長,近日再次獲得國際肯認。

一位英國二戰老兵費茲派翠克(Gerald Fitzpatrick)辭世前,堅以中華民國國旗覆棺的生前遺願,終在臺英政府攜手促成下圓滿。老兵想要致敬的救命恩人孫立人,早在1990年離世,但為何他沒齒難忘,一切都得從一把繳獲二戰日軍的武士刀說起。這把至今仍存放在維吉尼亞軍校博物館的軍刀,除了旁邊佇立著碩大的孫立人半身油畫,解說也註記著維吉尼亞軍校1927年畢業班,「常勝將軍」孫立人。

對比今日毫無戰爭經驗、屢屢資敵叛國,不見任何「武德」的軍人,孫立人早在上校階段,展現軍事長才以寡擊眾,在永豐、丁毛山、七琴等地擊退中國共產黨揚名。爾後,經淞滬會戰、武漢保衛戰等戰役,表現傑出晉升少將,並以中國遠征軍新卅八師少將師長進駐緬甸曼德勒,迎來軍旅生涯第一個高峰。

1942年4月,英國駐緬甸步兵及裝甲部隊,遭日軍包圍於仁安羌陷入困境,孫立人令劉放吾團長率其部一一三團,以不足一千人之姿會同英裝甲師,救出英軍官兵七千餘人,以及被俘英軍、美國傳教士、記者與平民五百餘人。「仁安羌大捷」的震撼全球,並不足以彰顯孫立人的高度,因為英軍隨後決定放棄緬甸西撤印度,導致孫立人等部遭日軍包圍。不過,孫立人在撤往印度的過程,躲過了日軍的狙擊,沿途更解救了無數的難民與英印散兵,卻鮮為人知。

能與二戰名將巴頓齊名,並獲小羅斯福總統與英王喬治六世授與勳章的孫立人,主要在1943-45年間,持續與美軍部隊一同整訓並肩作戰,接連克服胡康河谷、孟拱、密支那等地(今中緬邊界克欽獨立軍所在地),原卅八師擴編新一軍後,打通滇緬公路,重創南京大屠殺的肇事者日軍第十八師團(同期開始領養林旺)。不過,孫立人同美軍所締結的深刻情誼,卻也種下了蔣介石對其猜忌的禍根。

孫立人同大象林旺相見歡。(圖/想想論壇)
孫立人同大象林旺相見歡。(圖/想想論壇)

戰後,國共內戰開打,中共解放軍「軍神」林彪佔領長春、哈爾濱、齊齊哈爾等重要城市。1946年,孫立人部新一軍搭美艦從秦皇島登陸,國共雙方在吉林省四平主力對決互相僵持許久,蔣介石急電當時在美國參加聯合國軍事參謀團會議孫立人返國。軍長返國,新一軍士氣大振五日攻陷長春、農安、德惠等軍事要地,孫立人軍旅生涯第二高峰的締造,使得「只要不打新一軍,不怕中央百萬兵」的俗諺,在解放軍部隊迅速傳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