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療技術普及的國家,民眾生病的時候能夠得到妥善的治療,同時也更希望能夠防患未然,預防各種疾病的發生,因此症狀出現之前,找出可能潛伏在體內的疾病,已經成為一門大生意,一般性的健康檢查,是國民每年的必備儀式,透過檢查,掌握自己的身體狀況,在疾病開始惡化前就能夠發現問題,並且解決問題。
目前各大醫院以及健檢中心,都開始推出多項「健康檢查的組合」,打出最新的儀器,最準確的預測,來吸引民眾花錢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這些健檢套餐內容多樣,但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非常昂貴!民眾花費動輒千元甚至數十萬元,購買一套健康檢查的療程,照X光、抽血、電腦斷層檢查樣樣來,但是健康檢查,真的對我們有幫助嗎?是否有值得花錢的健檢項目?還是有些健檢可能是弊大於利呢?
公共電視記錄片中,主持人70歲的父親在做例行健檢的時候,發現罹患攝護腺癌,隨即進行了一連串治療,兩年後,卻死於心臟衰竭,年屆50的主持人希望能夠比父親活得更久一些,決定親身體驗各項健康檢查,從簡單的抽血、癌症篩檢到複雜的基因檢測樣樣都來,在檢查的過程中,主持人開始反思,這樣的檢查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有多大的幫助呢?花龐大的金錢檢查,真的「值得」嗎?
「我們的問題在於,總是試圖用科技解決存在性問題。但是我們都會變老,都會死去,我們都會失去心愛的人,科技無法阻止這些事發生在我們身上,我們卻緊抓著可能發生的機率不放。」-英國皇家全科醫師學會前會長艾歐娜西斯醫師
的確,目前科技的進步,能夠讓我們得以提早偵測到疾病的發生,但是這些檢查是讓我們得以防範即將發生的疾病,亦或是讓我們鎮日因為檢測數值而提心吊膽?健康檢查的爭議,最為經典的當屬男性的攝護線檢查項目-攝護腺特異抗原PSA檢測,這項檢測早先是用來追蹤已經確診的攝護腺癌,但近年開始運用在一般性的健康檢查,相關研究卻發現,有數千名病患因為這個檢測,接受了不必要的根除手術,導致性功能障礙與尿失禁,甚至也有專家質疑,將專業的醫生以及設備,拿來運用在健康檢查上,是浪費醫療資源的行為。
該怎麼利用健康檢查,讓自己變得更健康?
一般性的健康檢測,無法讓我們變得更加長壽,但是並不是抵制健康檢查,健檢的價值,在於檢查後個人行為的改變,如何好好地善用健康檢查,成為讓自己更健康的工具,「及早發現疾病、也能及早治療」,透過健康檢查,觀察指數的變化,以及參考醫生給的建議,用溫和的方式簡單改變生活中不好的習慣,戒菸、戒酒,調整飲食,固定運動,就能確實對的對自己的健康帶來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