瑩光教育協會理事長藍偉瑩首先代表所有教育團體感謝朝野立委及教育部,期待透過民間公聽會,帶動多元觀點與解方的討論,凝聚師培制度改革的共識,建立完善的偏鄉教師支持系統。藍理事長也以瑩光在台東、屏東發展區域人才培育模式,以及於台東、嘉義、南投等縣市推動地方政府合作的成效為例,建議政策應依偏鄉特性調整,結合代理教師創造縣市和學校的適性推展,提供合理的行政編制與教師培育機制。
台北教育大學前校長、大考中心主任張新仁指出,現行偏鄉公費培育制度欠缺吸引力,完成率不理想;此外,綁六年任教年限過長、兼職行政壓力大、缺乏資深薪傳教師輔導、限制三年不得進修學位等限制,不利公費生留任。更別說偏鄉交通與生活機能不便,教師自己的子女就學升學機會困難也是阻礙。張主任建議,應優先精進偏鄉公費生師資培育制度,同時研議研議結合中央與地方政府、師培大學及社會公益資源,從「協作培育偏鄉教師」、「長期入校專業陪伴」、「支援偏鄉教師在地化專業成長」三面向穩定教師留任意願。
誠致教育基金會執行長吳明柱指出,誠致目前協助全台 12 所偏鄉小校轉型,當中 230 位老師約七成以上為代理、無證教師。在學生人數每年增長的辦學成效下,更需為教師們提供優質的進修配套措施。吳執行長建議,應擴大學校自辦甄選教師進修管道、調降久任優質師資自費修教程的年限門檻;同時放寬師資培育員額上限;邀請及鼓勵各地師培大學開設偏鄉專班等;並且開放相關師資進修配套服膺偏鄉需求的可能性,如拉高數位課程比例、代理年資得抵實習、得與學校協調公假或減課等。為台灣而教董事長林妍希與執行長施惠文也出席公聽會,盼政府能注重偏鄉學生受教需求與現場教師長期面臨人力不足的高壓處境。
實現會社執行長蔡東乘指出,112學年度全國國小教師流動率僅1.06%,然團隊實際追蹤25所偏校共441名教師後發現,偏校教師到任後二年,流失率高達36.7%,到任後第四年流失率攀升至58%。蔡東乘認為初等受教權為憲法所賦予,政府必須保障基本的國民教育品質及公平性,都前如美國、英國、新加坡、日本等各國相繼透過政策及立法,為偏鄉學校及教師更多的支持服務與陪伴計畫。
教育部國民教育署署長彭富源強調,偏鄉地區除了必須重視教師培育之外,建立完善的支持系統是關鍵。彭署長表示,教育部將協調各縣市政府以及當前1,192所偏鄉學校,討論師資留任問題,促成地方政府、師資培訓大學以及民間團體合作;此外教育部也已開始研擬相關政策,例如推動線上數位學習和集中課程,以便提供教師更彈性的進修選擇。同時教育部也將加強導入與陪伴機制,建立從學校前的初任研習到學校後的支持系統,全面關注教師的職業成長與生活照顧。
教育部師藝司長武曉霞表示,已開始規劃提供進修機會給具有一定年資的代理教師,並將兼顧北中南的需求,預計114學年國小、國中加起來會開設11個偏遠地區學士後教育學分班,一個班招收45人,將在2、3月與師培大學討論開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