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團體與媒體報導質疑環保署的空污數據「造假」,環保署則想當然爾的否認。撇開真假不談,官方數據被質疑已不妥,如果真是有修改美化之事實則更糟糕,因為政府數據不再可靠的後遺症遠比一般認知的更嚴重。
根據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的說法,經檢視環保署PM2.5監測的大數據,發現近年無效值的筆數在近二年大幅增加,2016年時為20640筆,但2017年就暴暴增為33661筆,2018年更達39456筆,創11年新高。
直白的說法是:環團認為政府因這2年空污惡化,因此把測出嚴重惡化的數值認定為無效數據,以便讓公布的數字顯示較實際情況好一點。
對此指責,環保署除了強調「沒有造假動機」、不會去美化數據,會有環團所指的情況,主要是儀器需要保養維護,特別是儀器老舊容易出現無效值;而部份測站儀器在查修後,發現環境條件控制異常而註記數據無效後,數值反而上升,這也證明環保署並無造假以美化數據。
環保署PM2.5監測數據是否美化甚至造假,如果沒有「新事證」出現,應該註定就是一個「羅生門」,最後就是各說各話難有定論。
不過,環保署的辯護確實有點「蒼白無力」,因為出現無效值大增的這兩年,確實是全台空污惡化的兩年,而且惡化原因,外界都指向蔡政府的非核能源政策,讓火電全開才導致空污快速惡化─網上流行的那些「燒好燒滿」、用肺發電等,就是明確的「社會指標」,去年九合一大選執政黨的敗選,也與民眾普遍感覺空污惡化有關。
而在此之前的環保署長李應元,曾在2017年11月公開承諾,如果隔年520前空污改善不如預期(指PM2.5紅色警戒站日數減量達一定標準),他就要下台。結果在民眾普遍感覺空污惡化的情況下,環保署的空氣品質數據顯示空污有改善。如果只是問官方是否有美化數據的動機,坦白說:顯然是有;至於是否真有修改造假,也許尚有待進一步資料才能確定。
但官方數據受到如此強烈的質疑,已經是一個警訊了。現代國家基本上是靠「數據治國」,而大部份領域中,只有政府能掌握、同時也有資源搜集完整的原始基本數據,如果一個政府為了短期政治目的而對數據修改、美化、甚至造假,輕者就是外界把此數據當笑話─例如總統滿口稱讚、官方統計去年台中空污改善成績最佳,結果不是讓民眾拍手說好棒棒,而是取笑嘲諷兼有,最後還輸掉選舉;嚴重者則是因錯誤政策訂出錯誤政策而誤國誤民。
近年全球政府帶頭造假最著名的案例,當然是10年前的希臘,政府帶頭作假帳、美化政府財政狀況,一旦揭穿曝光,就是國家財政與經濟崩潰。對岸的經濟數據,也一直被認為公信力低、從地方到中央都在美化經濟成長數字。
台灣官方數據的公信力一直不錯,參考價值高;不過,去年外界先看到國發會修改放寬景氣燈號標準,有美化景氣實況之嫌,再有農委會向總統報告說「農家年收入154萬」的亮麗農業說法,現在又聽到空污數據被質疑,如果再多幾個「啟人疑竇」的數據修改、或「只說一不說二」的數據解讀案例出現,政府數據的公信力必然大受打擊,當然,這個政府與官員的社會信任度也要跟著崩盤,蔡政府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