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基礎不在硬拉貨幣走強勢,過去的案例顯示:支持不久、早晚大禍臨頭。當年的亞洲金融風暴、拉美的金融危機,都因熱錢流入支撐起強勢貨幣,但經濟表現與產業競爭力不佳,碰上反轉與投機客攻擊,馬上兵敗如山倒。
因此,認為台幣大幅升值、走強勢路線,就能解決經濟與產業競爭力問題,很可能是不切實際的「貨幣幻覺」。
台幣有走強勢的基礎嗎?
彭淮南治下的央行,確實是走弱勢台幣之路,但央行大體上也是隨市場變動調整─例如2008年馬政府上台帶來的「兩岸和平紅利與re-rating」,外資源源匯入,台幣走升到「見2字頭」;到金融海嘯發生後才一瀉千里─不洩也不行,當時經濟與出口全衰退,韓國貶得比台灣還兇。而近年台灣經濟與產業競爭力的表現,央行就算要走強勢台幣,大概也沒那個「卡噌」吧?
而韓國政府為了幫助出口,也一直走弱勢匯率,國內企業界就時常怨嘆,要台灣央行向韓國看齊。但在弱勢匯率情況下,韓國三星、樂金、起亞、現代、SK海力士等大財閥,在倒在亞洲金融風暴之後10多年,全部站起來且征戰全球。台灣產業競爭力下滑歸因於弱勢匯率,說服力實在不足。企業與產業、及政府的產業政策,該檢討與負責的部份,應該遠遠高於匯率強弱吧。而台灣經濟與競爭力表現差,加上中國帶來的要素所得均衡化,也造就台灣的薪資停滯。
低利率對房市推波助瀾
至於低利率政策、房價高漲的資產泡沫化問題,應該不難理解。房價飆漲,確實與低利率與資金泛濫的推波助瀾百分之百有關,只是,看起來央行能作的選擇也不多。簡單講就是經濟差、投資低、游資多,利率要高也難;特別是金融海嘯後可看到全球央行只能行非常規貨幣政策,利率低到歷史低點,有的接近零利率、有的是零利率、還有負利率哩,看不太出來央行有不推低利率的可能。
倒是房價飆漲的結構性因素,包括:台灣的房地產稅制對炒房者優渥,龐大的游資與調降遺贈稅後回來的資金,在國內找不到好的投資機會,一窩蜂的灌到房市,才應是房價飆漲更重要的因素。央行算是較早開始祭出打房(信用管制)措施,低利率也確實推動房市與房價,但央行算是不得不走低利率。
近幾次降息暗助房市,央行為德不卒
倒是這幾次央行理監事會的降息與放寬信用管制,雖然名義上說是「救經濟」,但實質上央行亦知降息對投資不會有刺激作用,其效果除了避免熱錢進入考量外,暗助房市之意甚明。在房市雖趨緩但房價仍高時,央行的「暗助房市」是有點為德不卒,而且延緩房市的調整期,對經濟、房市都不是好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