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並解釋,月球表面受到太陽光的強烈照射,因此太空人拍照時,沒有辦法捕捉在宇宙暗處發光的光點(星星)。至於著陸器下方沒有坑洞,是因為月球表面重力僅為地球的1/6,因此下降時,引擎沒有必要產生那麼巨大的推力。更決定性的證據是,NASA蒐集了數百公斤的月球岩石樣本,經過全世界科學家的證明,這些岩石「確實是在沒有氧氣與水的環境下生成的,與地球的岩石有明顯的化學差異」。
影視圈內的陰謀論:NASA請科幻片導演「執導登月計畫」?
在美國娛樂圈內,陰謀論也不斷湧現。1968年一部科幻電影《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在人類尚未真正上月球之前,真實地打造太空場景,當時陰謀論者稱,NASA請來該電影的導演史丹利.庫柏力克(Stanley Kubrick)來執導「登月計畫」。
1976年,比爾‧凱辛(Bill Kaysing)出版書籍《我們未曾登陸月球》(We Never Went to the Moon),引發了登月造假論的廣泛討論,指出人工登月的成功率經計算僅0.0017%,對NASA來說,與其登上月亮,不如偽造一個假登月影片,更為輕鬆、簡單。比爾‧凱辛1956年曾擔任「洛克達因」(Rocketdyne)公司的高級技術員,該公司負責建造送阿波羅上太空的「農神5號」(Saturn V)火箭引擎。
2001年美國福斯廣播公司(Fox Broadcasting Company)推出紀錄片《陰謀論:我們登上月亮了嗎?》(Conspiracy Theory: Did We Land on the Moon?),指稱當年NASA偽造登月事件,是為了贏得與蘇聯的太空競賽。同樣的觀點也曾在2013年的電影《星際效應》中被提及過。
半世紀以來,NASA針對陰謀論做出這麼多解釋,不過最直接的回擊來自於當事人:
2002年,艾德林在一場活動被電影製片人、登月陰謀論者西柏婁(Bart Sibrel)滋擾。西柏婁逮住艾德林,劈頭就罵:「你明明沒有上月球,還說你有……你這個膽小鬼、騙子、小偷!」下一秒,「砰!」火冒三丈的艾德林就向西柏婁回敬一記右直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