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1月16日蔡英文當選中華民國總統以來,習近平有過兩次對臺政策的公開講話:第一次是3月5日,習近平強調「我們對臺大政方針是明確的、一貫的,不會因臺灣政局變化而改變。」第二次是7月1日,習近平強調「我們堅決反對臺獨分裂勢力。對任何人、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進行的分裂國家活動,13億多中國人民、整個中華民族都決不會答應!兩岸同胞是命運與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 兩岸雙方應該胸懷民族整體利益,攜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共同打拼。」
可是,他去年3月4日的一句「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早就把臺灣民眾從夢中驚醒了。「地動山搖」是什麼意思呢?當然是武力威脅的意思,因為臺灣民眾都知道中國還有一千多枚導彈對著臺灣。其實,「和平統一」與「武力解放」一直是中國對臺政策的一體兩面,從毛澤東,鄧小平到習近平,66年來沒什麼本質的變化。。
1950年初,中共在中國大陸全面勝利後,毛澤東就已準備武力解放臺灣了。韓戰的爆發以及中國的出兵朝鮮,使解放軍無法同時攻打臺灣,然而毛澤東對解放臺灣依然耿耿於懷。韓戰於1953年7月停火後,中國的軍事目標又轉向臺灣。1954年和1958年,毛澤東在臺灣海峽發動了兩次重大的戰爭危機。在第一次臺海危機時,中國的口號是:「一定要解放臺灣」,那個時候,打是唯一的準備。1954年12月「臺美共同防禦條約」簽署後,中國的態度就改變成「不怕打,也不拒絕談」。周恩來提出:「臺灣地區緊張局勢的形成是由於美國武裝力量的侵入,這威脅到中國的安全。為瞭解決這個問題,只有美國同中國坐下來面對面地談判。」1955年5月31日,周恩來首次代表中國表示:「中國人民解放臺灣有兩種可能的方式,即戰爭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國人民願意在可能的條件下,爭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臺灣。」但到中美建交前的整個毛澤東時代,以武力「解放臺灣」,仍是中國的既定的國策。
毛澤東在1970年代初衝破意識型態的障礙與美國言和,是基於這種新關係給中國的國家安全帶來的好處。當時,中國正陷於國內危機之中,文革已將中國的精力消耗殆盡,而中國邊境四面都籠罩著戰爭的陰影, 處境極為危險。在中美關係解凍之初,尼克森試圖以美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換取中國承諾以和平的方式解決臺灣問題。對於尼克森的意圖,毛澤東、周恩來是十分清楚的。1972年2月21日,毛澤東、周恩來與尼克森、季辛吉會談,毛澤東說:「從現在起,在我們之間可以不考慮這個問題,把它放到一百年以後再考慮。」「何必如此焦急?這個問題不是一個重要問題,國際問題才是一個重要問題。」「臺灣是個小問題,大問題是世界問題。」但是,毛澤東說「臺灣是個小問題」,只是一種姿態。在此後與周恩來的會談中,尼克森說:「我們支持任何可行的有關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行動。」周恩來回應:「我們已經等了二十多年,可以坦白地說,我們也能夠等更長的時間。… 我們說我們將努力促成和平解放,但這是一個有關雙方的事情。我們希望這樣,但是如果他們並不這樣想,那我們怎麼辦?... 臺灣的解放顯然是我們的內政。… 我們不會請你們弄走蔣介石,我們要自己解決。」尼克森問:「和平的解決?」周恩來答:「是的,我們有這個信心。」但是,1972年2月28日,中國在「上海公報」中強調:「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臺灣是中國的一個省,早已歸還祖國,解放臺灣是中國內政,別國無權干涉。」毛澤東、周恩來並沒向尼克森承諾只以和平的方式解放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