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大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一份手稿、三國訴訟……歷經11年「審判」,卡夫卡親筆手稿回歸以色列

2019-08-08 16:00

? 人氣

作家卡夫卡的最後一批手稿回歸以色列國家圖書館。(AP)

作家卡夫卡的最後一批手稿回歸以色列國家圖書館。(AP)

歷經長達11年的「卡夫卡式」訴訟,二十世紀最偉大作家卡夫卡的最後一批手稿全部回歸以色列國家圖書館,和摯友布洛德的作品一起保存,未來也將全數公開上網。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以色列最高法院在2016年駁回了布洛德(Max Brod)繼承人的上訴,將卡夫卡(Franz Kafka)的手稿所有權判給以色列國家圖書館(The National Library)。圖書館8日公開卡夫卡最後一批散佚手稿,數十年以來,這批手稿被藏在瑞士銀行(UBS)蘇黎世總部金庫,2周前才抵達耶路撒冷,與其他手稿「團聚」。

館方指出,這批手稿包括《給父親的信》(Letters To His Father)打字稿、一本筆記本(被卡夫卡拿來練習希伯來文)、三張關於《鄉村婚禮準備》(Wedding Preparations in the Country)的小說手稿,還有數百張私人書信、塗鴉和日記等日常文件。這批手稿至少價值逾數百萬美元。

作家卡夫卡的最後一批手稿回歸以色列國家圖書館。(AP)
作家卡夫卡的最後一批手稿回歸以色列國家圖書館。(AP)

館方表示,未來將把手稿全數公開在網路上,讓全球讀者閱覽。

一份手稿、三個國家的訴訟

卡夫卡為猶太裔捷克作家,出生於奧匈帝國時期的布拉格,一生多以德語寫作。卡夫卡在1924年罹患肺結核,病重至無法進食,他交代摯友布洛德一定要燒毀他的作品手稿。然而,也是猶太裔捷克作家的布洛德並沒有遵照遺囑,他在1939年二戰前夕迫於親納粹政權的壓力,帶著手稿逃到以色列,並陸續出版其中小說,才讓世人得以認識卡夫卡。

布洛德1968年臨終前要求秘書霍芙(Esther Hoffe)把手稿轉贈給以色列國家圖書館,但霍芙也沒有遵循他的遺志,把手稿分別藏在以色列和瑞士的多處銀行保險箱。因此在以色列、得國和瑞士之間引發長達數十年的所有權爭端。

1906年,約23歲的卡夫卡(Wikipedia/Public Domain)
1906年,約23歲的卡夫卡(Wikipedia/Public Domain)

圖書館發言人黎翁耶魯沙米(Vered Lion-Yerushalmi)說,追尋手稿的事件本身,就像「卡夫卡式情節」(Kafkaesque)一樣荒誕而漫長。

被偷走、拍賣、被貓抓花的珍貴手稿

霍芙2007年過世後,以色列圖書館找上她的女兒們,希望她們遵照布洛德遺志轉贈手稿,但她們認為,布洛德已經將手稿贈與母親,她們有權依照自己的意志處置,雙方因此展開法律訴訟長達11年。

館方控訴稱,卡夫卡的作品落在霍芙家族手裡,並不會受到妥善尊重。霍芙曾在1988年把《審判》手稿交由蘇富比拍賣行(Sotheby's),最後以近200萬美元(約合新台幣6000萬元)賣給了一名據聞是代替西德政府競標的書商譚謝爾(Heribert Tenschert)。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王穎芝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