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業良專欄:親歷粗暴侵犯人權的國安顧問,會給川普什麼建議

2019-09-24 06:50

? 人氣

原白宮國安會亞太事務資深主任博明(前左)將擔任副國安顧問,博明担任駐北京期間記者,曾被中國秘密警察襲擊。圖為博明2017年5月與南韓總統文在寅會晤。(美聯社)

原白宮國安會亞太事務資深主任博明(前左)將擔任副國安顧問,博明担任駐北京期間記者,曾被中國秘密警察襲擊。圖為博明2017年5月與南韓總統文在寅會晤。(美聯社)

9月18日,白宮宣布根據川普總統的提名,委任總統人質事務特使羅伯特.歐布萊恩為新任國家安全顧問,兩天後白宮又確認白宮中國事務高級主任馬修.鮑廷傑(他有一個中文名字叫博明)擔任國安顧問副手。不過有知情者評論說,這個當過頂級媒體記者和海軍陸戰隊少校、能說流利國語(普通話)的博明才是真正的國安顧問角色。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其實,正式而準確的職務名稱是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The Assistant to the President for National Security Affairs, APNSA), 雖然人們習慣稱之為美國國家安全顧問(the National Security Advisor, NSA)。它是位於白宮西翼的總統行政辦公室中的高級助手,是白宮中向總統報告並負責國家安全事務的首席顧問。該職位由總統直接任命而不需要由參議院批准,但若要任命一位三星或四星將軍就需要參議院對其軍階予以確認。

國家安全顧問參與國家安全理事會(NSC)的會議並通常主持國家安全理事會各大老參加的這些會議,這些大老包括國務卿和國防部長(而總統則不參與這些會議)。國安顧問有許多助手和工作人員輔助其工作,這些人進行專門研究並提交報告摘要供國安顧問審閱和發布,無論是向國家安全理事會還是向總統直接報告。

國安顧問的影響與角色在各個總統任期內也有所不同,不僅取決於擔任此職者的個人素質∕能力,而且還取決於總統的個人特質∕風格與管理哲學。較為理想的人選是作為向總統兜售國家安全領域中各種政策選項的忠誠掮客,而非國安顧問本人所偏好之政策議事日程的積極倡導者。

與國務卿、財政部長、國防部長等需要參議院批准、具有特定法定權威的政府內閣長官不同的是,國安顧問不需要顧及具體部門目標與預算,但由於近水樓台的便利性,國安顧問能夠一天數次向總統提供建議,並且獨立於龐大官僚機構的既得利益以及這些部門的服務對象。

新任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歐布萊恩(Robert C. O’Brien)(AP)
新任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歐布萊恩(Robert C. O’Brien)(AP)

當有危機事件發生時,國安顧問將可能在白宮的情勢室或總統緊急運行中心內向總統不斷更新危機事件的各種最新信息和事件場景(比如2001年發生的9.11事件)。

美國的國家安全理事會是在冷戰開始後的1947年創建,目的是要協調國防、外交、國際經濟政策和情報工作;與此同時也見證了國防部和中央情報局的創立。當時該法案並未創立國安顧問的職位,但卻創立了一位負責幕僚團隊的執行秘書長。1949年國安理事會得以成為總統行政辦公室架構的一部分。

1953年羅伯特.卡特勒成為首位國安顧問,相關制度安排從那時起至今,保持了原有的絕大多數功能和特徵。自甘迺廸總統上任之後,國安顧問的角色顯得更加重要,團隊成員得到強化,與此同時,正式的國安會議之重要性反而下降了。這一持續性一直延續下來,儘管每一任新總統都會更換顧問和國安理事會中的高級幕僚,但像川普總統這樣在第一任期不到三年的時間裡就先後更換四位國安顧問的做法也是空前的。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