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紀宇專欄:「從有記憶以來,我就想唱歌」……悼世紀女高音傑西.諾曼

2019-10-08 06:20

? 人氣

偉大的聲樂家,美國女高音傑西.諾曼(Jessye Norman)(AP)

偉大的聲樂家,美國女高音傑西.諾曼(Jessye Norman)(AP)

這個月11日,美國喬治亞州大城奧古斯塔(Augusta)將舉行一場典禮,將當地的第八街更名為「傑西.諾曼大道」(Jessye Norman Boulevard)。遺憾的是,原本預定親自出席的女主角,已經在9月30日與世長辭;而且不只是奧古斯塔的鄉親父老感到遺憾,全世界的古典樂迷都要惋惜長歎。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近來古典歌劇樂壇風雨飄搖,三大男高音之中成就最卓越的多明哥(Plácido Domingo)陷入性侵與性騷擾醜聞,瀕臨身敗名裂。此時傳來傑西.諾曼(Jessye Norman)以74歲高齡病逝的消息,分外令人感傷。

諾曼是20世紀最偉大的女高音之一,以高貴、堂皇、豐潤、多變的音色縱橫歌劇舞台、獨唱音樂會,在1970、1980年代達到巔峰,從義大利歌劇、德奧歌劇、法國歌劇到德奧藝術歌曲無所不唱,曲目跨度之廣,聲樂史上罕見,還留下無數經典錄音,是名副其實的「天后」(Diva)。

不能不提的是,諾曼是一位黑人。世人普遍認為黑人的音樂稟賦獨具,沒有黑人的貢獻就不會有今日的爵士樂、搖滾樂、靈魂樂、節奏與藍調、流行音樂……唯獨在古典樂界,黑人始終鳳毛麟角。

提到大師級指揮家、演奏家的時候,我們腦海會浮現幾張黑人的臉孔?相較之下,歌劇聲樂是黑人──尤其黑人女性──較能揚名立萬的領域,但他/她們還是面臨許多顯然與膚色相關的障礙。美國聲樂聖殿紐約大都會歌劇院(Metropolitan Opera)目前的368位歌者,只有36位是黑人,而且表演機會集中在蓋希文(George Gershwin)的《波吉與貝絲》(Porgy and Bess),原因很簡單:劇中角色幾乎全是黑人。

1945年諾曼出生的時候,美國南方仍然實行種族隔離,白人對黑人的歧視不但是社會風氣,而且是法律制度。諾曼一路走來,對此點滴心頭,1983年接受《紐約時報》訪問時說:「假裝種族偏見不存在就是拒絕面對現實,它的確存在!訂定法律是一回事,改變人們的感受與想法是另一回事,需要更長久的時間。」

她2004年出版的回憶錄,書名一語道破:《挺身而唱!》(Stand Up Straight and Sing!)。她生前推動的最後一項表演計畫「西西麗塔.瓊斯:稱她的名字!」(Sissieretta Jones: Call Her by Her Name!)是要表彰史上第一位在卡內基音樂廳(Carnegie Hall)掛頭牌的黑人女聲樂家。

有趣的是,諾曼成長在一個音樂氛圍濃厚的黑人家庭,曾自述「從有記憶以來,我就想唱歌。」並將黑人靈歌(Spirituals)視為自身的音樂根源,但她雖然錄音等身,卻從來不曾灌錄《波吉與貝絲》,似乎就是要拒絕世人對「黑人聲樂家」的刻板印象。

喜歡這篇文章嗎?

閻紀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