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泳專文:民國熱隱藏的批判鋒芒,紀念一生不趨時的陳寅恪

2019-10-08 05:50

? 人氣

西南聯大由一個歷史現象或高等研究對象,逐漸成為一個引起全國,尤其一些青年人關注的話題,成為公共話語,這是研究知識份子的一個貢獻。西南聯大是國民黨辦得學校,在過去的中國現代史研究中,對它基本是負面評價。把西南聯大研究引回到現實中來,引起對一種歷史遺產的珍視,這是重新發現自由主義知識份子傳統的一個正面例證。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再比如對《大公報》的研究和評價,過去也都是否定的。但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後,也是通過很多專門研究知識份子的學人,對《大公報》的負面評價轉向正面評價。當然歷史上任何事情任何人物都有缺點,但在啟蒙時代,大家集中說《大公報》的優點,強調《大公報》的獨立性,評價它不黨、不私、不賣傳統的現代意義,均有啟蒙理想的判斷在其中。另外對儲安平、費孝通早年精神的評價,也是試圖盡可能還原歷史的真實狀況,體現對知識份子參政議政傳統的追求。

《大公報》歷史悠久,文人論政的風格對查良鏞影響深遠,但在他的眼中,香港《大公報》已然不如當年獨立的民間報,與他的理想和作風有所扞格。圖為中華民國元年雙十節當天在天津出版的《大公報》。(取自維基百科)
標榜不黨不私不盲不賣的大公報,在中國研究從負評轉為正評。圖為中華民國元年雙十節當天在天津出版的《大公報》。(取自維基百科)

「陳寅恪熱」也是這個時代背景下發生的一個文化事件。社會對陳寅恪的關注,固然與他的學術有關,但更多是對他思想和人格的敬意。我自己後來注意到他的舊詩,也是出於對他思想人格的關注。

我們現在能夠找到的陳先生晚年的舊體詩,大概有近兩百多首。陳先生的詩在他生前並沒有編成詩集公開出版,後來收集整理都是靠傳抄或有心的學者保存下來的。三聯出的陳先生文集裡面,陳先生晚年的詩不到兩百首。要讀懂陳先生晚年的詩,需要瞭解當時知識份子的情況。陳先生晚年的詩,主要難處不在古典而在今典。過去我們研究陳先生晚年詩,有些問題還沒有解決。現在通過新發現的材料、通過訪問健在的老學者,也通過一些其它輔助材料,我們有可能大體把陳先生晚年詩的本事,慢慢解釋出來。

陳先生晚年詩有三種情況:第一種容易懂,不需要解釋;第二種非常晦澀,誰也解釋不了。第三種就是經過對當時歷史背景的理解,我們有可能猜出陳先生晚年詩的本事。我現在做的工作,就是向這個方向努力。當然這個個工作是建立在余英時、胡文輝等學者研究基礎上的。

我以為要走近陳先生內心,最好的辦法是看他的舊詩,而且看他舊詩的今典,就是我們常說的詩的本事,因為舊詩的特點是用典,許多表面看起來的句子,其實不是表面的意思。陳先生是中國現代知識份子裡面最有風骨的。他最大的特點就是成年以後對自己的知識系統和價值立場,始終保持穩定和一致性。今天知識份子實際上面臨的主要挑戰或者主要考驗,也是知識和價值的穩定性與一致性。現在很多作家、學者,可能是為了利益或是受到某些誘惑,阿諛奉承,大量發表趨時言論,他們沒有做到價值的穩定性和一致性。這些人都在知識界,很多是我的朋友,早年這些人激進得很,有些可稱是極右青年,現在突然完全轉向。有些學者在任何時代裡都想出風頭,獲取最大利益,這是現代知識份子面臨的最大考驗。不是所有的時代都要出名,好時代可以把自己最大的才華顯示出來,遇到壞的時代就要苟且偷生,不要什麼時候都要衝到社會主流裡。一個知識份子如果不能保持獨立性,最終是經不起時代考驗的。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