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紹煒專欄:走短線、學不到教訓,李瑞倉確實外行!

2016-11-01 06:25

? 人氣

當初實施兩稅合一是認為「重覆課稅」,但國外近年其實思潮已變,有些國家甚至廢除兩稅合一改回獨立課稅,即使仍實施兩稅合一的國家,股利扣抵比率亦大部份在50%以下,西歐國家有低到15-20%的扣抵率。台灣去年才把扣抵率從百分之百降到50%已算是後知後覺了,現在又想調高扣抵率「以提振經濟」。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官員只能搞降稅是懶惰兼無能

稅率高低確實對投資與經濟行為有影響,但其影響不是唯一且絕對,如果忽略其它必要的條件與因素,官員只著眼降稅,既是懶惰又是無能,而且最後必失敗,成為賠了夫人又折兵。證所稅取消未拉抬股市,大降營所稅也未增加投資提振經濟,但矽谷營所稅率35%,照樣虎虎生威,中國個人稅率最高45%,還是吸引一堆人才前往工作。

台灣的所得差距確實是擴大中,如果以主計總處公布的家庭所得5等分的數據看,似乎並未惡化,但問題是近十多年全球貧富差距惡化是表現在金字塔頂尖上。

所得差距拉大,但繳稅重擔在上班族

根據中研院士朱敬一的研究顯示,從1980年到2013年,前10%高所得者取得的所得總額,占全體總額的比例,由23.43%上升到36.39%,前1%高所得者取得的所得總額占比,則由6.03%上升到10.68%,前0.01%超高所得者所得比,更由0.68%上升到1.68%。而由所得來源看,台灣前20%高所得者的所得來源中,75.9%來自薪資所得,21.4%來自資本所得;前1%高所得者變為52.9%來自薪資、43.0%來自資本所得;到前0.01%高所得者則變為13.8%來自薪資,83.8%的所得來自資本所得。

顯然真正高所得者主要所得來源在資本利得,偏偏台灣政府對富人的稅特別寬厚,反映在所得稅上就是有超過7成來自薪資所得,這個比例遠高於其它國家的5成左右。

降稅及經濟果實誰享受是重點

專研貧富差距問題的英國經濟學家阿特金森曾提到「在公平與效率之間作取捨」,如果某個政策能提升效率、增加整體社會利益,傳統的經濟學認為這就是一個好的政策。但大家都忘了問:是增加誰的福利?是富人、權力者,還是窮人、弱勢者?而這個問題才往往是關鍵。

當李瑞倉說「調降證交稅是可研究的方向」,當財政部研擬稅改時,當蔡英文說內外資不同稅率是她的「心痛」而要改革稅制時,多想想這番話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呂紹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