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媒體報導(2019.11.19)柯文哲應東吳大學政治系邀請演講,有學生在社群網站發起連署,要做抵制。這些學生抵制的理由是抗議柯文哲性別歧視、失言、沒有政績、透過柯粉攻擊政敵,及漠視中共的統戰行為。演講當晚,學生果然在場外張貼抗議標語,表達對柯文哲的不滿;在演講尚未開始時,場內雖然有人高聲抗議,但似為校外人士,請出場後,講演順利進行。
在這一事件中,東吳大學的抗議學生的表現堪稱良好,他們透過媒體及場外的標語張貼,表達了他們的不滿,但沒有進場喧囂動手的阻礙活動。東吳大學的主管單位及政治系師生的表現,也進退有節。他們在事前有周全的準備,在面對學生場外抗議及有人場內鬧場之時,也能平和以待,使得活動能順利結束。
在此之前,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預定在10月18日到臺大演講。隨著臺灣大選的到來及香港局勢的發展,引來網友的批評,有人指稱郭位在香港躲避學生的接見,並不對反送中事件表態,如今卻要跑到臺灣演講,於是號召在臺港生,一起去臺大「見郭校長」。也有其他網友因為郭位的擁核立場,而想到演講現場去抗議。後來臺大校長管中閔在立法院表示,因為郭位太忙,香港又太複雜,所以自己取消了演講,但事情真相為何,外人不得而知。
前行政院長江宜樺在臺大校園的遭遇可說是最不幸了。他在2018年12月18日以校友身分回到政治系演講,中途遭到抗議而倉皇離開。抗議人士宣稱,他們的抗議理由並不在於江的立場和觀點與他們不同,而是江宜樺在太陽花運動中,帶來了流血衝突及對運動參與者的身心傷害。他們指控,江在太陽花運動中動用了警察、說謊、傷害人民權益,所以他們要追究他作為掌權者的作為,並要求他須對過去做交待。 他們並宣稱,他們的抗議行為並沒有剝奪江的表達權利,因為他還可以在其他場合來充分發表他的意見。
同樣是抗議具爭議性的政治人物到校演講,東吳與臺大學生的表現卻有高下之別;臺大的演講主辦單位在面對爭議性人士到校演講的準備與應對,也不如東吳。
假如我們可以用政治人物過去的所作所為對他人造成了傷害為由,來阻止他們的演講,那麼大學而後就根本不該邀請政治人物到校演講,因為所有政治人物的作為與特定立場多少都會讓人在心理上或實質利益上受損。但像樣子的大學不會這麼做,這是因為政治人物固然有受人非議之處,但同時也帶有豐富的閱歷與經驗,而這正是他們吸引大學之處。
假如大學行政高層以校園秩序為由而避免邀請(或取消)具爭議性的人物到校活動,這同樣是捨本逐末的作法。大學本來就是包山包海、廣納百川、崇尚理性的地方。如今有人動輒以不喜歡受邀演講的人而威脅講演的進行,而假如大學在受威脅的情況下,不努力地維持原有活動的順利進行,那麼大學就不配稱為大學,因為大學最起碼的「教的自由」和「學的自由」都沒有了,這樣的大學與專制政權下的大學又有何不同。「沒有學術自由的大學就不再是大學」。
假如我們重讀胡適在1959年發表的〈容忍與自由〉一文,就不免讓人覺得他的觀點至今仍有待我們學習之處。在那篇文章中,他特別提醒我們幾點:第一,我們應該用容忍的態度來報答社會對我們的容忍,別人容忍諒解我們的見解,我們就須養成能夠容忍諒解別人見解的度量,不要「因為動了一點正義的火氣,就都失掉容忍的肚量了」;第二,具有爭議性的議題需要有自由的討論,在討論成熟之後,是非自然就會清楚;第三,不要有「自己是不會錯的心理」。
*作者為《通識再現》主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