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學者:檔案、資訊傻傻分不清 汪精衛檔要解密到哪找汪政府?

2016-12-12 08:20

? 人氣

國家機密保護法實施13年,現在才開始重新認定能否解密是否太遲?重點是依法不應該以解密為常態嗎?否則何需規定延長機密要送立法院同意呢?(資料照/石秀娟攝)

國家機密保護法實施13年,現在才開始重新認定能否解密是否太遲?重點是依法不應該以解密為常態嗎?否則何需規定延長機密要送立法院同意呢?(資料照/石秀娟攝)

為爭取學術研究自由的歷史學者連署並上書蔡英文總統之後,總統府出面召集協調會,加速檔案解密速度,但似乎未能解決歷史學者研究的需求,就國史館以《政府資訊公開法》的規範,限制學界對國家檔案之閱覽,曾經三次致函國史館長吳密察、直接上書蔡英文的學者汪浩大嘆,「連檔案和資訊都傻傻分不清,不是他怎麼辦,是我們做研究的怎麼辦?」據了解,歷史學界還會有另一波爭取學術自由的連署行動,並不排除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尋求司法救濟的可能。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汪浩是已經取得英國公民身份的大陸人士,妻子為台灣人,目前在台北定居,所有的研究都在台灣進行。他在台灣研究蔣檔從無問題,自八月之後,與他一樣在館借閱檔案的其他陸港澳人士,卻都受到研究閱覽的限制,汪浩遂一再為陸港澳學者請命。

解密檔案上線全公開前,還是要仔細注意有沒有涉及個資和隱私問題。(梁琬渝攝)
解密檔案上線全公開前,還是要仔細注意有沒有涉及個資和隱私問題。(梁琬渝攝)

依照資訊公開法 不唯陸港澳人士受限制

國史館根據法務部的函釋認為,境外人士要符合「雙方有學術交流計畫」者,依「個案審酌」後決定是否申請,中國大陸的歷史檔案對未對等對台灣開放,國史館因此禁止陸港澳人士繼續申請借閱,但談到「學術交流」,兩岸交換學生自不待言,台灣也有不少學者目前任教於中國大陸,大學學者也不乏在台灣講座者,那算不算「合作交流」呢?允許對案的學者和學生來台,卻不准其研究,合理嗎?

對國史館一再以資訊公開法界定陸港澳學者的閱覽權,汪浩反問,國史館到底搞不搞得清楚資訊和檔案之別?根據政府資訊公開法,「與人民權益攸關之施政、措施及其他有關之政府資訊,以主動公開為原則。」足見其立法意旨是為「政府施政」的公開與透明,針對的當然是政府「現行資訊」,而非「已經成為歷史的解密檔案」。因此,國史館對解密檔案的管理,當然優先適用檔案法,怎麼會用規範現行資訊的資訊法來限制閱覽資格?

依照國家機密保護法應以解密為常態 延長機密年限需立法院同意

國史館顧名思義,就是館藏國家史料,不是老舊公文全部塞到國史館,而是具有歷史意義,即可能成為「史料」的檔案,其適用法條自然是檔案法中的規範,30年內就要解密開放應用,若有涉及國家機密者,則另依《國家機密保護法》,如果有特殊情況,不能在30年解密,那「得經立法院同意延長其開放應用期限」,換言之,逾30年解密應為常態,若要延長則得送立法院同意後使得為之。

汪浩表示,結果國史館反其道而行,以機密為常態,解密為特殊,所有1949年以前的蔣中正檔還要分批清查,重新要各機關認定是否應該解密,26萬份的浩大工程,哪個機關會理他?更不要談1949年到1986年的檔案之解密(如蔣經國檔、陳誠檔、嚴家淦檔等等),豈非遙遙無期?他反問國史館,「總統府既未向立法院申請延長保密年限,卻又要各機關重新檢視6、70年前的檔案是否機密?能叫依法行政嗎?」

國史館編審處長周曉雯坦言,要各機關重新認定檔案能否解密工程浩大,但已經加速完成。(梁琬渝攝)
國史館審編處長周曉雯坦言,要各機關重新認定檔案能否解密工程浩大,但已經加速完成。(梁琬渝攝)

依法超過11年未確認機密可解否 公務員是否廢弛職務?

何況,依據《國家機密保護法》中規定「本法施行前,依其他法令核定之國家機密,應於本法施行後二年內,依本法重新核定,其保密期限溯自原先核定之日起算;屆滿二年尚未重新核定者,自屆滿之日起,視為解除機密,依第三十一條規定辦理」,該法自2003年公布實施,至少在2005年未重新核定者就「視為解除機密」,哪有11年後再重新檢視的?如果真的查出有不該解密而解密的檔案,汪浩問,是否該依公務員懲戒法,處分這11年中相關公務員之「廢弛職務或其他失職行為」?

國史館以行政院函釋強調自己不是解密機關,汪浩也同意,但是,現在爭執的是超過60年、甚至70年的老檔案要到哪兒找原機關解密?他舉例而言,汪精衛檔是調查局移交,戴笠檔是軍情局移交,汪檔如果申請有問題,請找汪政權解密,戴檔已經解密才開放,如果還有密,可能是國史館和軍情局違法失職,那是監察院的事。更可議之處是,這些文物中多數文件是直呈總統,如何按行政院文書手冊處理?此外,如陳誠和嚴家淦文物都是家屬捐贈國史館,連總統府都管不到,家屬捐出文物其意就在供後人研究,總不會是送國史館「密藏不發」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

夏珍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