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下旬,中國「遼寧號」航母在5艘作戰艦護衛下,在進入南海的過程中,一路都與臺灣東岸「擦身而過」,遼寧艦結束任務後,回程將貼著臺灣海峽中線以西直接穿越海峽,完成繞臺灣一圈,回程的時間可能在2017年1月7日和8日,正值蔡英文總統出訪過境美國,挑釁意味濃厚,對臺美關係形成政治壓力,引起國際和臺灣高度關注,並受到國軍海、空嚴密監控。對此中國國防部發言人楊宇軍表示,「部隊開展演練,有利於我們提高反對臺獨、保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能力,有利於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臺海和平穩定。」由此看來,中國政府重複20年前臺海危機時的論調,而臺中美三方在臺海附近的軍事較量,似乎有危機再現的趨勢,就差一根導火線引爆了。回頭看1995年7月至1996年3月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動的臺海危機,則是由李登輝訪美引爆的。
1995年5月22日,美國總統柯林頓在國會壓力下決定允許李登輝總統於6月初到美進行「非官方的、私人的訪問」,並立即通知了臺、中雙方。1995年6月10日,李登輝於母校康乃爾大學發表題為《民之所欲,長在我心》的演講,這篇講稿是由新聞局長胡志強所撰寫,強調中華民國主權與臺灣民主化經驗,突顯臺灣的價值觀。李登輝成為中華民國第一位訪問美國的現任國家元首,他的演講則透過國際媒體的傳播,將臺灣的主張推向全世界。
中國事後痛批李登輝的演講是在宣傳「兩個中國」、「一中一臺」。中國又認為,美國允許李登輝訪美,是破壞中美關係政治基礎、違反「一個中國」原則、鼓勵臺獨勢力,中國的反應非常強烈,還召回駐美大使。
其實在1995年3月底,李登輝密使蘇志誠在澳門就已經告訴中共對臺工作小組負責人曾慶紅,李即將訪美,希望中方理解「這是我們必須要做的,也確定將去得成」。當時,曾慶紅的反應是「你們有你們的立場,我們有我們的立場,因此到時候批評還是要批評的」。蘇曾會後,海協會於4月時多次呼籲舉行第二次兩會「辜汪會談」。4月17日,美國國務卿克里斯多福警告中國副總理錢其琛,柯林頓不願發簽證給李登輝,因為並不符合美臺非正式關係的性質,但國會可能迫使總統改變決定。結果,美國參眾兩院在5月初以97對1票和396對0票的壓到性多數決議,要求政府允許李登輝訪美,5月22日,柯林頓被迫同意。對於李登輝即將訪美,中國起初並未有激烈反應,海協會副會長唐樹備經國臺辦授權,依原定計劃於5月26日至29日訪臺,與海基會確定在7月中舉行第二次「辜汪會談」。兩會負責人還於5月下旬、6月上旬和7月上旬為「辜汪會談」進行了三次預備性磋商,所以李登輝起程前以為他的訪美已經取得中國默契。